[发明专利]一种水工防护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68936.9 | 申请日: | 2017-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333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张丽萍;桑亚军;朱永斌;龚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疆科能防水防护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75/08 | 分类号: | C09D175/08;C09D7/12;C09D5/18;C08G18/12;C08G18/48;C08G18/66;C08G18/38;C08G18/67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71 | 代理人: | 齐云 |
地址: | 83000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工 防护 涂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涂料技术领域,且特别涉及一种水工防护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水利工程(大坝、水渠、水库、渠道等)上一般需要涂刷防护涂料,起到防水、防腐、防渗、防冻害的作用。另外应用于这些工作条件较为复杂的防护涂料,一般不仅需要防水,还需要具备一定的阻燃性以及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和耐候性,尤其是适用于高寒地区的材料,还需具备抗冻害性能。
目前,大部分多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为非外露型,不适用于水工建筑物的防水防护;或虽为外露型材料,但抗冻害性能较差,不适合于高寒地区推广应用,限制了材料的适用范围;或力学性能和水工性能较差,满足不了水工建筑物的防水等级和要求;或添加了阻燃剂,具有一定程度的阻燃效果,但使其物理机械性能大幅下降,丧失聚氨酯涂料所具有的性能优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工防护涂料,该水工防护涂料能够很好的应用于水工结构的防水防护,即便在高寒地区依旧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耐候性能,且满足阻燃防火等级要求。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工防护涂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简便易操作,得到的水工防护涂料阻燃性能优异,综合力学性能突出。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提出一种水工防护涂料,其包括按照1:0.7-1.4的重量比混合的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第一组分包括异氰酸封端的预聚体,第二组分包括含有添加型阻燃剂的固化剂。预聚体主要由异氰酸酯、第一聚醚多元醇在以反应型阻燃剂为扩链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
本发明提出一种上述水工防护涂料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将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混合。
本发明实施例的水工防护涂料及其制备方法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利用异氰酸酯与第一聚醚多元醇,反应型阻燃剂反应制备了预聚体,并在固化剂中加入了添加型阻燃剂,反应型阻燃剂和添加型阻燃剂的复合使用,不同阻燃元素之间呈现协同作用,使水工防护涂料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同时具有高的综合力学性能和水工性能,不仅能够很好的应用于常态下水工建筑物防水防护,还可在高寒地区得以推广应用,具有抗冻害性能。反应型阻燃剂作为扩链剂与异氰酸酯、第一聚醚多元醇反应生成了异氰酸封端的预聚体,通过扩链增强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同时由于阻燃元素溴的引入,也提高了材料的阻燃性能,避免了单独加入过多的添加型阻燃剂造成材料力学性能的损害。将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混合使异氰酸根与羟基、氨基发生反应,即可形成水工防护涂料,并能快速固化。抗氧化剂、抗紫外线助剂的加入,使得涂料的耐候性优于现有的涂料,经试验测试分析其使用寿命至少为20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水工防护涂料及其制备方法进行具体说明。
一种水工防护涂料,包括按照1:0.7-1.4的重量比混合的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第一组分包括异氰酸封端的预聚体,第二组分包括含有添加型阻燃剂的固化剂。预聚体主要由异氰酸酯、第一聚醚多元醇在以反应型阻燃剂为扩链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
优选地,反应型阻燃剂选用二溴新戊二醇。二溴新戊二醇的重要应用之一就是制备反应型阻燃不饱和聚酯,作为二元醇,它可以和任何所需要的二元酸(或酸酐)制成任何不饱和程度的树脂。反应型阻燃剂作为一种单体参加聚合反应,使聚合物本身含有阻燃成分,对聚合物材料使用性能影响较小,阻燃性持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疆科能防水防护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新疆科能防水防护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6893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