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主加热器与末端加热器联合热水供应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169601.9 申请日: 2017-03-21
公开(公告)号: CN106989435B 公开(公告)日: 2019-10-29
发明(设计)人: 于国清;陈恒韬;杜成君;熊乐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理工大学
主分类号: F24D17/00 分类号: F24D17/00;F24D19/10
代理公司: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代理人: 吴宝根
地址: 200093 ***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加热器 末端 联合 热水 供应 系统 及其 控制 方法
【说明书】:

发明涉及一种主加热器与末端加热器联合热水供应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包括主加热器及一个或多个末端加热器,主加热器的进口与主冷水管相连,主加热器与分水器通过主热水管连接,各分支热水管从分水器上接出,末端加热器与冷热混合阀之间通过分支热水管串联连接,每个末端加热器并联有旁通管,旁通管与分支热水管的连接处设置三通阀。冷热混合阀的两进水来自于分支热水管与分支冷水管,用来调节出水温度。末端加热器靠近用水点,其储水量略大于主加热器与末端加热器之间热水管的容水量。根据用户的具体使用情况,可选择末端加热器单独供水以及主加热器和末端加热器联合供水两种模式。系统能及时出热水,克服管路散热造成的能耗,节能、节水、控制灵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水供应系统,特别涉及一种主加热器与末端加热器联合热水供应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紧缺问题日益明显。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热水的使用量也在快速增加。如何在保证人们生活质量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减少能源的消耗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由于空间、场地等的限制,用热水点与加热器之间经常需要离开一定的距离,在使用热水时往往需要先放掉管道中的冷水,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流出热水,不但不方便使用,也造成水的浪费;而使用结束后残留在管路中的热水由于散热,温度不断降低,也造成热量的浪费。在冬季,当用水点的用水量较小时,此问题尤其严重。针对这种问题目前主要有两种解决办法:(1)在用水点和加热器之间增置循环管,通过加热器的加热来弥补管道的散热,这样可以满足快速出热水的要求,也解决了水的浪费问题;但由于管道散热损失的热量十分可观,有些热水系统管路损失的热量甚至超过实际的用热量;(2)在用水点附近设置小型电热水器,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不需大量放掉管道的冷水,缺点是当用水点大量用水时,设置在用水点附近的电加热器由于加热功率与储水量的限制,经常难以满足要求。因此开发新型的热水加热系统,就具有很现实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针对现存在的供热水系统浪费水以及热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主加热器与末端加热器联合热水供应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克服了当用水点离主加热器较远时不能及时出热水以及管路散热造成的能耗大的问题,能够快速出热水而且管路不残留热水。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主加热器与末端加热器联合热水供应系统,包括主加热器、分水器与几组末端加热器系统,主加热器与分水器通过主热水管连接,分水器输出接末端加热器系统,每组末端加热器系统包括依次顺序连接分水器出口的水阀V1、分支热水管、三通阀、末端加热器、冷热混合阀及分支冷水管,旁通管并联在末端加热器两端,旁通管一端接三通阀,另一端接末端加热器输出端;各组末端加热器系统的分支热水管从分水器上并行接出,对应接各组末端加热器系统,分支冷水管接冷热混合阀一端,末端加热器与旁通管并联后接冷热混合阀另一端;冷热混合阀的两进水分别来自分支热水管与分支冷水管,用来调节出水温度;末端加热器靠近用水点设置,每个末端加热器储水量略大于主加热器与对应的末端加热器之间连接的所有热水管的容水量。

所述末端加热器采用密闭承压式水箱,自带温度控制系统,在水箱内设置温度传感器。

所述主加热器自带温度控制系统,在其内部热水出口处设置温度传感器和水流传感器。

所述在各分支热水管上三通阀前安装温度传感器,控制器采集温度传感器温度信号,通过有线信号控制主加热器的开关以及三通阀的切换。

所述主加热器与末端加热器联合热水供应系统的控制方法,主加热器与末端加热器联合热水供应有两种工作模式:

A:末端加热器单独供热水模式:当用水点用热水量较小时,只使用末端加热器,主加热器关闭,冷水流经主加热器但并没有被加热进入末端加热器, 末端加热器负责将冷水加热到所需温度;

B:末端加热器配合主加热器联合供热水模式,当用水量较大时使用联合模式,具体步骤如下:

1)打开主加热器与末端加热器,调节三通阀,使分支热水管水直接进入末端加热器,旁通管支路关闭;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6960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