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肿瘤的联合用药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69956.8 | 申请日: | 2017-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194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熊志奇;朱志川;李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 |
主分类号: | A61K38/17 | 分类号: | A61K38/17;A61K31/192;A61P3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陈静 |
地址: | 20003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肿瘤 联合 用药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肿瘤的联合用药方法。本发明中,将UMI‑77和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联合应用,对于治疗肿瘤、特别是胶质瘤具有极其优异的抑制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肿瘤的联合用药方法。
背景技术
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至今缺少理想的治疗手段和药物,开发新的药物迫在眉睫。其中,胶质瘤是一种发生于脑或脊髓的肿瘤,最常发生部位为脑,因其来源神经胶质细胞而被称为胶质瘤。胶质瘤占脑和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30%、占脑恶性脑肿瘤的80%,是人类健康的严重威胁。脑胶质瘤的治疗通常采用手术,放疗和化疗相结合。胶质瘤常发生于脑,手术需要开颅,手术时间长。胶质瘤和正常神经组织交错生长,边界不清,瘤组织不易清理干净,胶质瘤易复发。对于化疗,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使普通的抗肿瘤药物疗效不佳。对于放疗,也存在定位困难和对神经损伤的担心。目前胶质瘤仍是医学界的一个难题。因此寻求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迫在眉睫。
B淋巴瘤2(B-cell lymphoma-2,Bcl-2)家族蛋白可以控制细胞的存活和凋亡。Bcl-2家族蛋白都含有BH(B cell lymphoma(BCL)-2homology)活性域,根据其对凋亡的调控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为抗凋亡蛋白,包括Bcl-2、Bcl-xL、Bcl-B、Bcl-W、Mcl-1、Bcl-B和A1/Bfl-1;第二类为促凋亡蛋白,包括Bax和Bak;第三类为唯BH3域(BH-3only)蛋白,包括Bim、Bid、Puma、Noxa、Bad和Bik等。在正常的健康细胞中,抗凋亡蛋白如Bcl-2、Bcl-xL和Mcl-1可以结合并阻止促凋亡蛋白Bax和Bak的激活。应激信号可以激活唯BH3域(BH-3only)蛋白,激活后的BH-3only蛋白可以结合抗凋亡蛋白并解除后者对Bax和Bak的抑制,或者直接激活Bax和Bak。激活后的Bax和Bak同源寡聚化后导致线粒体膜透化、细胞色素c释放到细胞质中,激活Caspase和凋亡。因而,Bcl-2家族抗/促凋亡蛋白严格地控制了线粒体途径的凋亡,打破Bcl的平衡已被证实是Ⅱ型肿瘤细胞获得性TRAIL耐药的主要原因。
因BH3-only蛋白被认为是引起凋亡的起始原因,因此模拟其功能的小分子可能具有很好的抗癌效果。第一个BH3蛋白类似物是ABT-737,类似Bad,对Mcl-1和A1/Bfl-1有较低的亲和性,对Bcl-2、Bcl-xL和Bcl-W亲和性低。ABT-737不适合病人使用,而其衍生物navitoclax(ABT-263)可口服,且被证实可以结合并抑制Bcl-2和Bcl-xL。ABT-263在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表现出很高的生物活性,但对固体肿瘤如小细胞肺癌的抑制效果有限。服用ABT-263会导致剂量依赖的血小板减少。Bcl-xL的特异性抑制剂A-1155463可以抑制H146小细胞肺癌异位种植肿瘤的生长,但同时也会引起可逆性的小鼠血小板减少。后续开发的Venetoclax(ABT-199)可以特异性抑制Bcl-2,对淋巴细胞白血病、套细胞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和骨髓瘤等均有抑制效果,并解决了血小板减少的副作用。
尽管现有技术中已经对于肿瘤凋亡、耐药的机制有很多的研究,但本领域还缺少一些切实有效的促进肿瘤凋亡,逆转肿瘤耐药性的途径及药物,亟待进一步的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肿瘤的联合用药方法。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UMI-77和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umornecrosis factor-related apoptosis-induced ligand,TRAIL)的用途,用于制备治疗肿瘤或逆转肿瘤耐药性的混合物、药物组合物或药盒。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UMI-77的用途,用于制备逆转肿瘤细胞对TRAIL的耐药性的混合物、药物组合物或药盒。
在一个优选例中,所述的肿瘤包括:胶质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未经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6995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