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扭转减振器和带有扭转减振器的发动机飞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70114.4 | 申请日: | 2017-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7063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8 |
发明(设计)人: | 韩文明;潘亚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国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5/121 | 分类号: | F16F15/121;F16F15/30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61211 | 代理人: | 杨引雪 |
地址: | 710075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扭转 减振器 带有 发动机 飞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扭转减振器和带有扭转减振器的发动机飞轮,旨在解决现有扭转减振器轴向尺寸较大,以及和发动机飞轮配合使用时因轴向尺寸空间受限而无法安装使用的问题。本发明的扭转减振器将怠速减振单元安装在主扭转减振单元减振盘的中心孔内,再将轴向设置的两个减振单元安装在第一支撑盘和第二支撑盘之间,大大压缩了扭转减振器的轴向尺寸。将飞轮齿圈固定套装在第一支撑盘或第二支撑盘外整体作为发动机飞轮,进一步压缩了轴向尺寸,适用于轴向尺寸更加狭小的场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设置在内燃机曲轴输出端与变速器输入端之间的扭转减振器和带有扭转减振器的发动机飞轮。
背景技术
由于汽车传动系中的转矩是周期性地不断变化着的,这就使得传动系中产生扭转振动。若这一振动频率与传动系的固有振动频率相同或相近,将发生共振现象,对于车辆的乘坐舒适性和传动系零件使用寿命造成不利的影响。此外,在不分离离合器的情况下紧急制动或快速接合离合器时,瞬间将产生极大的冲击载荷,易缩短零件的使用寿命。为避免产生共振并衰减振幅,减小传动系所受的冲击载荷,故在车辆的内燃机曲轴输出端与变速器输入端之间装设扭转减振器。
由于现有扭转减振器的减振单元和怠速减振单元大多采用轴向布置方案,使得扭转减振器整体轴向尺寸较大,因此在某些应用场合无法安装使用。另外,现有扭转减振器和发动机飞轮在配合使用时,也存在相应的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以上背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轴向尺寸小的扭转减振器,同时提供了一种带有扭转减振器的发动机飞轮。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扭转减振器,包括主扭转减振单元和怠速扭转减振单元;主扭转减振单元包括减振盘和安装在减振盘上的多个主减振弹簧;减振盘边缘开设有多个让位缺口;怠速扭转减振单元包括减振盘毂和多组怠速减振弹簧组件;多组怠速减振弹簧组件相对于减振盘毂的旋转轴线对称设置;
其特殊之处在于:
所述扭转减振器还包括第一支撑盘和第二支撑盘;第一支撑盘和第二支撑盘相对扣合并固定连接,形成安装腔;
第一支撑盘和第二支撑盘的端面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主减振弹簧相同数量的、互相匹配的型腔一和型腔二,型腔一和型腔二共同将所述主减振弹簧容纳其中;
第一支撑盘和第二支撑盘之间还设置有与所述让位缺口相对应的多个限位销;
所述主扭转减振单元和怠速扭转减振单元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主扭转减振单元、怠速扭转减振单元、第一支撑盘和第二支撑盘具有共同的旋转轴线;主扭转减振单元相对于第一支撑盘和第二支撑盘绕所述旋转轴线可作一定角度的双向转动;主扭转减振单元的转动角度取决于所述让位缺口和其对应的限位销之间的间隙;
所述减振盘毂套装在减振盘的中心孔内,且相对于所述减振盘可作一定角度的双向转动;
所述减振盘毂外缘、减振盘中心孔上还分别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怠速减振弹簧组件压缩量的限位结构;所述怠速减振弹簧组件安装在所述减振盘毂和减振盘之间的径向间隙中并分别压缩在所述限位结构内;
减振盘毂外缘、减振盘中心孔上分别设置有相匹配的用于传递主扭矩的传力结构;所述传力结构位于任意两组怠速减振弹簧组件之间。
基于上述基本技术方案,本发明还作出以下优化和/或限定。
为使减振效果更好,相邻两组怠速减振弹簧组件之间均设置有所述传力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国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陕西国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7011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激光陀螺罗经减振系统
- 下一篇:一种同步防转螺旋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