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二氟磷酸锂的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和离子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73953.1 | 申请日: | 2017-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8504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2 |
发明(设计)人: | 赵光金;徐飞;何睦;唐国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河南恩湃高科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67 | 分类号: | H01M10/0567;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郑州知己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32 | 代理人: | 任海玲 |
地址: | 450052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磷酸 制备 方法 锂离子电池 电解液 离子 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池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二氟磷酸锂的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和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由于具有比容量高、循环寿命长、自放电小以及与环境友好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各种移动便携式电子产品领域,并被认为是发展电动汽车、光伏工程等重大应用的理想配套电源。目前,商品化的锂离子电池的可循环上千次,但其循环寿命仍有待进一步提高以有效利用锂离子电池技术。因此,提升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是当今全球新能源领域亟需解决的热点问题。
从锂离子电池的发展过程来看,目前商品化的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主要采用的是碳酸质体系,其在负极表面的热力学稳定性较差,因此,建立相对稳定的电极/电解液两相界面对提高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尤为重要。目前商品化的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主要取决于电解液的组成与特性,尤其是电解液添加剂的选择。因此,性能优良而价格低廉的电解液添加剂的开发一直是锂离子二次电池研究的重点。
中国专利申请CN105800582A公开了一种二氟磷酸埋的制备方法及锂离子电池非水系电解液,在惰性气体保护下,以有机溶剂为反应介质,使六氟磷酸埋与醚类化合物在内层含有PFA或PTFE保护层的反应容器中反应,反应温度为50-150℃,反应时间为5-20h,反应结束后将产物过滤、干燥得到二氟磷酸锂产品。本发明还涉及上述方法制备的二氟磷酸锂的锂离子电池非水系电解液,包括以下组份:二氟磷酸锂:0.5-2.0 %;电解质盐:15-20%;有机溶剂:80-85%。通过该方法制备二氟磷酸锂,操作简单,条件温和,提纯方便,能得到高纯度二氟磷酸锂。但是,此类合成方法需要采用醚类反应介质,醚类溶剂的去除成本高,而且得到二氟磷酸锂纯度低。
中国专利CN101208266B公开了一种利用通用的便宜材料以简单的方法制备可用作二次电池非水电解液添加剂的二氟磷酸盐。该二氟磷酸盐是通过六氟磷酸锂与碳酸盐在非水溶剂中反应制备的。而且,本发明包括二次电池的非水电解液,该非水电解液包含非水溶剂,以及溶解于该非水溶剂中作为电解质锂盐的至少一种六氟磷酸盐和进一步的二氟磷酸盐,其中至少部分的二氟磷酸盐是以液体反应产物的形式提供的,该液体反应产物包含通过六氟磷酸锂与碳酸盐在非水溶剂中反应而形成的二氟磷酸盐。但是,此类合成方法需要采用非水溶剂,为进一步得到固体二氟磷酸锂需要去除非水溶剂,步骤复杂,所得产品纯度低。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二氟磷酸锂的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和离子电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二氟磷酸锂的制备方法,采用偏磷酸锂与六氟磷酸锂为原料,在惰性气氛条件下合成二氟磷酸锂。
优选地,所述偏磷酸锂与六氟磷酸锂的摩尔比为1.8:1-2.3:1。
优选地,所述偏磷酸锂与六氟磷酸锂的反应条件为:160-200℃反应12-18h,接着升温至280-350℃继续反应18-24h。
优选地,所述偏磷酸锂与六氟磷酸锂的反应容器为聚四氟内衬的不锈钢水热反应釜。
优选地,所述惰性气氛为氩气或者氮气。
一种含有上述的二氟磷酸锂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包括二氟磷酸锂1-3%、电解质盐15-23%和有机溶剂75-82%。
优选地,所述电解质盐为LiPF6、LiBF4、LiCF3CO2、LiCF3SO3、LiN(FSO2)2、LiN(CF3SO2)2和LiN(C2F5SO2)2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优选地,所述有机溶剂为碳酸乙烯酯、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碳酸甲乙酯、碳酸亚乙烯酯、碳酸丙烯酯、碳酸甲酯和1-氟代碳酸乙烯酯中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有机溶剂为碳酸乙烯酯、碳酸二甲酯、碳酸甲乙酯和碳酸亚乙烯酯的混合。
一种含有上述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离子电池,所述锂离子电池负极为人造石墨。
本发明的积极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河南恩湃高科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未经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河南恩湃高科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7395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