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催化DHAP或D-G3P合成丙烯酸功能的酶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74172.4 | 申请日: | 2017-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2457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0 |
发明(设计)人: | 江会锋;徐占梅;刘玉万;燕志慧;卢丽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9/04 | 分类号: | C12N9/04;C12N15/53;C12N15/11;C12P7/40 |
代理公司: | 11245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关畅;白艳 |
地址: | 300308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催化 蛋白质 丙烯酸 合成丙烯酸 氨基酸残基 氨基酸序列 绿色生产 生物法 应用 蛋白 发现 | ||
本发明公开了具有催化DHAP或D‑G3P合成丙烯酸功能的酶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了蛋白质,是如下1)或2):1)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的蛋白质;2)将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且具有相同功能由序列1衍生的蛋白质。本发明的实验证明,本发明发现一个新蛋白CeasA,可以用来催化DHAP或D‑G3P生成丙烯酸,有望实现生物法绿色生产丙烯酸。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涉及具有催化DHAP或D-G3P合成丙烯酸功能的酶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丙烯酸(Acrylic acid),化学式为C3H4O2,是无色透明、味苦辣、带有刺激性气味的腐蚀性液体,能溶于水、乙醇及乙醚等,不耐光及热,有自聚性。丙烯酸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大部分用于生产丙烯酸酯(如丙烯酸甲酯、乙酯、丁酯及辛酯等),少量用于生产高吸水性树脂、助洗涤剂和水处理剂等。丙烯酸及其酯系列产品可广泛应用于涂料、化纤、纺织、皮革、塑料、粘和剂、石油开采等各个领域。
丙烯酸主要采用化学方法生产。丙烯酸在20世纪30年代实现工业化生产。其生产历程经历了几个阶段:氯乙醇法、氰乙醇法、高压Reppe法、烯酮法、丙烯腈水解法和丙烯氧化法。前面几种工艺因技术和经济原因已经基本被淘汰。现在采用的丙烯氧化法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方法。所谓丙烯两步氧化法是在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存在下,经空气氧化先生成丙烯醛,再进一步催化氧化成丙烯酸。
丙烯酸及其酯是现代有机化工中重要的基础原料和高分子单体,在精细化工的应用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尽管丙烯氧化法具有工艺先进、原料价格低廉、效率高等优点,发展迅速,在丙烯酸及其酯的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然而,目前丙烯酸的生产原料归根结底还是来源于石油,其生产能耗高,污染较严重,加上石油资源日益匮乏,导致原料价格攀升,生产成本必然增加,因此可再生的生物基丙烯酸替代石油基丙烯酸是大势所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蛋白质。
本发明提供的蛋白质,是如下1)或2):
1)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的蛋白质;
2)将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且具有相同功能由序列1衍生的蛋白质。
上述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为不超过10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
例如:在本领域中,用性能相近或相似的氨基酸进行取代时,通常不会改变蛋白质的功能。同时,在C末端或N末端添加一个或数个氨基酸,通常也不会改变蛋白质的功能。
编码上述蛋白质的DNA分子也是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上述DNA分子是如下1)-3)中任一种的DNA分子:
1)编码区为序列表中序列3所示的DNA分子;
2)在严格条件下与1)限定的DNA序列杂交且编码具有相同功能蛋白质的DNA分子;
3)与1)限定的DNA序列至少具有70%、至少具有75%、至少具有80%、至少具有85%、至少具有90%、至少具有95%、至少具有96%、至少具有97%、至少具有98%或至少具有99%同源性且编码具有相同功能蛋白质的DNA分子。
上述2)中严格条件是指:(1)在较低的离子强度和较高的温度下的杂交和洗脱,如0.2×SSC,0.1%SDS,60℃;或(2)杂交时加变性剂,如50%(v/v)甲酰胺,0.1%小牛血清/0.1%Ficoll,42℃等;或(3)仅在两条序列之间的相同性至少在95%以上,优选为在97%以上时才发生杂交;并且,可杂交的多核苷酸编码的多肽与序列1所示的成熟多肽具有相同的生物学活性和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7417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