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荧光激发的光源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75960.5 | 申请日: | 2017-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494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4 |
发明(设计)人: | 金志樑;王沛沛;郑贤良;杨西斌;熊大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21V13/00 | 分类号: | F21V13/00;F21V9/16 |
代理公司: | 苏州华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32 | 代理人: | 傅靖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荧光 激发 光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源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荧光激发的光源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医疗领域和工业领域,光源装置可以提供高亮度、均匀性好的照明条件,较传统金卤灯光源装置寿命短、效率低等缺点,尤其是光功率密度较低,基于远程荧光激光的光源装置可以提供超高亮度、稳定、波长范围宽、寿命长的新型光源。目前的光源装置的主要问题在于无法将光源部发出的光聚在荧光部从而发出对应波段的激发光以及透射光,从而在实现显微镜照明、光学元件检测、工业检测等工作方面无法实现更佳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荧光激发的光源装置,旨在解决目前的光源装置无法将光源部发出的光聚在荧光部从而发出对应波段的激发光以及透射光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荧光激发的光源装置,其包括至少一出光单元,该出光单元包括:
光源部;
反射/透射部,其设置于光源部的前方;
荧光部,其设置于反射/透射部的前方,荧光部的表面设置有高漫反射层,高漫反射层上涂覆有荧光粉层;
光源转接装置,其设置于荧光部的前方,光源转接装置用于对荧光部发出的光进行收集和整形。
本发明的一种基于荧光激发的光源装置主要包括光源部、反射/透射部、荧光部以及光源转接装置,光源部发出特定波段的光,经过反射/透射部后照射到表面涂覆有光源装置特殊要求波段对应荧光粉层的荧光部,进而发出相应的激发光;荧光粉层的下方设置有高漫反射层,可以将入射光和激发光反射回反射/透射部,光源转接装置收集反射/透射部出射的光,经过光束整形后投射出光源装置;因此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基于荧光激发的光源装置,可以将光源部发出的光聚在荧光部从而发出对应波段的激发光以及透射光,经过光源转接装置后,可以实现显微镜照明、光学元件检测、工业检测等工作。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作如下改进:
作为优选的方案,上述的光源部为至少一激发光源。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可以实现多种形式的出光效果,当采用多个激光光源时,其可以由后至前排列,并采用光学反光镜和透镜或者透镜组使各自的光会聚于荧光部的同一位置。同时可以实现光源部发出激发光,当发出激发光时,荧光部保持旋转状态,原因在于激光光源单位光密度高,所以打在荧光粉层上容易把荧光粉烧坏,旋转的话可以分散热量。
作为优选的方案,上述的反射/透射部包括偏光片或者滤色片,偏光片或者滤色片匹配荧光部的激发光和发射光的偏振特性或者波长。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偏光片和所述滤色片与所述激发光和发射光的偏振特性或者波长匹配,可以通过镀膜技术形成对激发光反射而对入射光透射的光谱区域,或者形成对激发光透射而对入射光反射的光谱区域。
作为优选的方案,上述的荧光部包括荧光部基板以及带动荧光部基板转动的驱动部。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可以实现荧光部的位置变化。
作为优选的方案,上述的荧光粉层和高漫反射层在荧光部的表面沿着荧光部的边沿布置。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该荧光粉层是含有被激发后产生作为原色波段光的层,该荧光粉层吸收来自光源部发出的光,并透射来自光源模块发出的光,通过这样形成的荧光粉层,荧光部能够作为发光板来发挥作用;同时,通过沿着荧光部的外围方向布置荧光粉层,可以配合荧光部的旋转特性,并使得光可以随着荧光部运动,便于在各个点上实现光线的聚拢和透射。其中,荧光粉层的作用有两个:1)吸收部分光源部的光并激发出相应波段的激发光;2)能够透射部分光源部的光。
作为优选的方案,上述的光源转接装置包括光学玻璃导光棒。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光学玻璃导光棒的光轴经过光源部发出的激发光会聚在荧光部上光斑的中心,同时可以接收从荧光部出射的荧光以及透射光,并直接投射出光源装置。
作为优选的方案,上述的光学玻璃导光棒的后方设置有光纤。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能够以另外一种方式实现接收从荧光部出射的荧光以及透射光,并直接投射出光源装置。
作为可选的方案,上述的光源转接装置包括光学透镜组。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能够以另外一种方式实现接收从荧光部出射的荧光以及透射光,并直接投射出光源装置。
作为优选的方案,上述的光源部与反射/透射部之间设置有至少一第一透镜,反射/透射部与荧光部之间设置有至少一第二透镜,反射/透射部与光源转接装置之间设置有至少一第三透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7596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强度保护型手机后置摄像头镜片
- 下一篇:嵌入式外置摄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