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预留远期线穿越既有线条件的素桩加固体系及其构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76331.4 | 申请日: | 2017-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121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9 |
发明(设计)人: | 戴志仁;李润轩;王立新;王俊;马晓波;康华;王天明;李储军;曹伟;王博;翁木生;毛念华;张海;杨沛敏;李谈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34 | 分类号: | E02D5/34;E02D3/08 |
代理公司: | 西安新思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61114 | 代理人: | 李罡 |
地址: | 710043***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留 远期 穿越 既有 线条 加固 体系 及其 构建 方法 | ||
1.预留远期线穿越既有线条件的素桩加固体系,其特征在于:
包括既有线隧道(1)和其下方或上方的远期线隧道(2),既有线隧道(1)与远期线隧道(2)的平面投影重叠区域为立交点范围,所述立交点范围处设置有素混凝土桩(3);
既有线隧道(1)与远期线隧道(2)之间的交叠区域为地层加固范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留远期线穿越既有线条件的素桩加固体系,其特征在于:
素混凝土桩(3)的加固范围为立交点范围外扩0.5倍隧道直径,桩底深入远期线隧道(2)拱底以下0.5倍隧道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留远期线穿越既有线条件的素桩加固体系,其特征在于:
素混凝土桩(3)桩顶位于既有线隧道(1)拱顶上方0.5倍隧道直径,桩顶以上部分为空桩,采用黏土回填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留远期线穿越既有线条件的素桩加固体系,其特征在于:
素混凝土桩(3)采用梅花形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留远期线穿越既有线条件的素桩加固体系,其特征在于:
既有线隧道(1)与远期线隧道(2)之间的加固区域,通过隧道管片注浆孔内设置的袖阀管(4)在隧道管片背后0.5倍直径范围内注浆形成。
6.预留远期线穿越既有线条件的素桩加固体系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由以下步骤实现:
步骤一:根据既有线隧道(1)与远期线隧道(2)立交点投影区域,确定素混凝土桩(3)加固范围,在现场测量放样,确定素混凝土桩(3)平面布置位置;
步骤二:根据场地周边交通情况,确定施工围挡范围,根据施工影响范围内构筑物情况,明确素混凝土桩(3)打设顺序,根据现场构筑物具体情况,采用由近及远、由一侧至另一侧的顺序;
步骤三:根据地层情况,采用旋挖钻进成孔,必要时可采用全回转桩机,视地质情况设置钢护筒;
步骤四:待钻进至特定深度后及时清孔,并按要求灌注混凝土,采用低标号混凝土,混凝土灌注高度超过既有线隧道(1)拱顶上方0.5倍隧道直径,其余空桩部分采用粘性土回填处理,地表以下3m范围压实处理;
步骤五:每根素混凝土桩(3)都采用钻进成孔→清孔→灌注混凝土→回填土的施工顺序进行,直至完成所有素混凝土桩(3)施工;
步骤六:既有线隧道(1)通过立交点区域,两条隧道前后通过立交点的距离差控制在百米以上;
步骤七:既有线隧道(1)通过立交点后,对隧道下半断面进行袖阀管(4)注浆加固处理;
步骤八:远期线隧道(2)通过立交点区域,两条隧道前后通过立交点的距离控制差在百米以上;
步骤九:既有线隧道(2)通过立交点后,对隧道上半断面进行袖阀管(4)注浆加固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7633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