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离子交换树脂固定床逆流再生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77921.9 | 申请日: | 2017-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8115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4 |
发明(设计)人: | 施鹏;曹勋;丁新春;李爱民;戴建军;张晓;彭祥;李冬梅;李寅森;唐佳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南京大学盐城环保技术与工程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J49/05 | 分类号: | B01J49/05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蒋海军 |
地址: | 21002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离子交换 树脂 固定床 逆流 再生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离子交换树脂固定床逆流再生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属于离子交换树脂再生领域。包括旋流分离器、再生反应器、全混式树脂反应器、脱附液储罐和再生剂储罐,旋流分离器置于再生反应器顶部,旋流分离器上部与全混式树脂反应器连通,旋流分离器底部设置有树脂进口;再生反应器内设置有树脂床和树脂过滤器,底部设置有树脂排口和再生剂入口,树脂排口与全混式树脂反应器连通,再生剂入口分别与脱附液储罐、再生剂储罐相连通,再生反应器的一侧还设置有再生剂出口,该再生剂出口与脱附液储罐相连通。本发明能通过分离器、逆流有效地提高树脂再生效率,减少脱附液产量,避免树脂机械磨损,可配套大规模离子交换树脂应用工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离子交换树脂再生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离子交换树脂固定床逆流再生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不断推进,我国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凸显,水污染防治工作已经是环境治理的重中之重。
离子交换技术在饮用水源水深度处理、再生水回用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离子交换树脂有效去除水体有机质的同时,对硝酸根、硫酸根、溴离子等有毒害作用的无机离子也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与此同时,能够有效地削减水体消毒副产物和生物毒性。
离子交换树脂吸附饱和之后,需要进行脱附再生。目前使用较多的再生方法是将饱和树脂输送至再生系统,沥干水后将树脂和再生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在机械搅拌的作用下完成再生。现有树脂再生方法具有以下弊端:现有再生方法直接将树脂和水抽至再生反应器,树脂浓度一般小于20%,需要沥干80%以上的水体,树脂沥干时间较长,再生效率低下;机械搅拌的再生方式易破碎树脂,降低树脂的使用寿命,且搅拌过程中会形成死角,树脂和再生剂接触不充分,降低脱附效率;再生剂单次使用,产生较多脱附液,增加脱附液处置难度,且运行成本较高等。
经检索,中国专利申请号:2011104268701,申请日:2011年12月19日,发明名称:一种粉体树脂脱附再生反应器,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粉体树脂脱附再生反应器,包括反应器、树脂分离器、脱附液储槽、再生树脂输送系统;树脂分离器的一端连接有脱附液排出管,脱附液排出管的另一端与脱附液储槽循环管水射器的吸入口连接,脱附液储槽循环管水射器安装于脱附液储槽循环管上,脱附液储槽循环管上端出口与脱附液储槽连通,下端出口通过脱附液储槽循环泵与脱附液储槽连通;再生树脂输送系统包括全混式树脂反应器、全混式树脂反应器循环管、全混式树脂反应器循环管水射器和全混式树脂反应器循环泵。该申请案能够实现树脂的连续分离再生,但在反应器内部仍采用搅拌器搅拌的再生方式,树脂的使用寿命和脱附效率均受到不利影响。
又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4107002313,申请日:2014年11月28日,发明名称:弹性满室固定床逆流再生离子交换器,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弹性满室固定床逆流再生离子交换器,在交换器罐体的两端分别设有运行进水管和运行出水管,罐体中部设有离子交换树脂层,靠近运行进水管一端的罐体内设置为体积补偿层,包括密排在罐体内的若干体积补偿器,该申请案采用固定床形式避免了机械搅拌对树脂再生的破碎影响,并采借助于体积补偿器的作用,保持树脂球内外稳定的离子浓度梯度,能保证较佳的再生和运行流速,但该申请案仍存在树脂脱附液产生量较大、脱附液处置难度高、反应器内部结构复杂、运行成本较高等不足,难以推广使用。
综上所述,目前关于离子交换树脂的再生技术虽然已有公开,但仍缺乏对树脂再生过程的全面调控,导致在树脂再生过程中仍存在多方面不足,如何在保证离子交换树脂再生使用寿命的前提下,全面提高树脂的再生效率,并同时减少脱附液产生是树脂在饮用水、市政污水深度处理领域的一个难题,有必要开发一种全面系统化、高效化、低机械化以及减量化的树脂再生装置。
发明内容
1.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南京大学盐城环保技术与工程研究院,未经南京大学;南京大学盐城环保技术与工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7792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心陶瓷生物球及其制备方法和成型装置
- 下一篇:一种富硒大米加工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