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生成业务流程中数据操作的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78713.0 | 申请日: | 2017-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221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1 |
发明(设计)人: | 赵帅;程渤;陈俊亮;孙文萧;宋时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9/44 | 分类号: | G06F9/44;G06F17/3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002 | 代理人: | 王庆龙 |
地址: | 1008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生成 业务流程 数据 操作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系统开发领域,更具体地,涉及自动生成业务流程中数据操作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科技化的持续深入,业务流程的概念在办公自动化系统的研究与使用中逐渐被提出。所谓业务流程,即一些任务组成的序列以及每一个任务的执行过程。通过完成这些任务,可以实现特定的业务目标。
传统的业务流程模型,是通过活动节点间的协作来描述业务的信息结构以及业务目标的实现。它强调的是活动的执行顺序,以及每个活动中需要执行什么操作。然而在开发业务流程系统的过程中,由于每个业务流程节点与底层数据都是紧密结合的,所以在业务流程的改动过程中,往往需要开发人员重新熟悉之前的工作过程,并且自下而上对相关的数据库和业务流程结构进行修改,使得开发人员的学习成本大大增加。而且,在工作流系统开发过程中,需要编写大量语法类似的操作数据代码,开发人员的工作效率较低。
2003年,IBM的Nigam和Caswell提出了一种名为Artifact的概念,并说明了以Artifact为中心的思想在业务表示方面的灵活性,以及在业务变更分析方面和系统实现方面的优势。Artifact将业务数据放在首要位置,同时它也弥补了不同业务操作之间在合并时不匹配的缺点。但是,以Artifact为中心的业务管理系统忽略了对活动的关注,使得整个业务过程没有清晰的次序。此外,目前尚且没有现成的运行Artifact的流程引擎,仅仅以结构为中心或以数据为中心都不可能很好地满足业务系统设计、研发和运行的需要。
在程序编写方面,早在1996年,Shepelev就提出了一种基于任务模式呈现的图理论的业务流程生成方法。但是代码生成器仍然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目前的代码生成器只考虑了代码的初次生成,也就是根据最初需求确定所需的代码。而业务系统在开发周期中,需求一定会发生变更。为了适应需求的变化,当我们对数据库结构做改动时,对应的后台代码一定也会有相应的改变。这样,不可避免地需要手动修改大量的后台代码。代码编写需要巨大的时间开销,使得项目完成进度很难及时跟上业务需求的变化,从而难以及时满足用户对产品体验的需求。
综上,业务流程系统设计过程中,相似编码的比例大,程序可复用程度较低,适应业务变化能力较弱,开发人员对已有系统学习过程漫长等缺点。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业务流程系统设计过程中,程序可复用程度低,适应变化能力弱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自动生成业务流程中数据操作的方法及系统。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自动生成业务流程中数据操作的方法,包括:
构建数据模型;
生成所述数据模型中的数据与数据库中的字段之间的映射关系;
生成对所述数据模型中的数据进行操作的数据操作接口;
构建业务流程中的人工任务节点与所述数据模型中的数据之间的绑定模型;
根据所述映射关系和绑定模型,调用所述数据操作接口,生成数据操作方法。
具体地,还包括:
根据所述数据操作方法和所述绑定模型生成表单。
具体地,还包括:
将所述数据模型中的实体抽象为类。
具体地,所述生成所述数据模型中的数据与数据库中的字段之间的映射关系,包括:
与所述数据库建立连接;
获取所述数据库中的字段;
根据用户选择的所述数据模型中的数据和所述数据库中的字段,生成所述数据模型中的数据与所述数据库中的字段之间的映射关系。
具体地,所述构建业务流程中的人工任务节点与所述数据模型中的数据之间的绑定模型,包括:
根据用户选择的所述业务流程中的人工任务节点和所述数据模型中的数据,生成所述业务流程中的人工任务节点与所述数据模型中的数据之间的绑定关系。
具体地,所述绑定模型包括:用户选择的数据操作方式,以及所述业务流程中的人工任务节点与所述数据模型中的数据之间的绑定关系。
具体地,所述根据所述映射关系和绑定模型,调用数据操作接口,包括:
获取所述数据操作方式在所述绑定模型中对应的数据模型;
判断所述数据操作方式涉及的数据模型中的数据与所述对应的数据模型中的数据是否属于同一个实体;
如果所述涉及的数据模型中的数据与所述对应的数据模型中的数据属于同一个实体,则调用所述实体的数据操作接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邮电大学,未经北京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787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