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计票一体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78946.0 | 申请日: | 2017-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5238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9 |
发明(设计)人: | 黄杰;林海洋;谭华;罗嘉礼;边赟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中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C13/00 | 分类号: | G07C13/00 |
代理公司: |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 | 赵正寅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天***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计票 一体机 | ||
本发明属于计票机技术领域,公开了智能计票一体机,包括高速阅读机和设置在高速阅读机上方的数据处理终端,以及设置在高速阅读机出纸口的出纸仓;出纸仓为伸缩式结构,且带有侧板。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将数据处理终端与高速阅读机有机接合集成一体,此结构集成度高,稳定性强,给予用户一种更直观的感受和良好的操作体验。其次,出纸仓设有伸缩板和挡板,可以根据选票的大小调节伸缩板的长度,从而适应各种选票。而且出纸仓可以折叠在凹槽内,占用体积小,便与存储。再次,出纸仓沿出纸方向的两侧设有侧板,可以给选票进行导向,防止选票乱飞。侧板采用L型板进行定位,结构简单成本低,而且折叠和展开时比较省力简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计票机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智能计票一体机。
背景技术
计票机是一种用于将一次选举中收回的大量选票,在计票中心进行集中统计、无效票处理、另选人处理以及输出最终结果的智能计票系统。
传统的计票机采取笔记本电脑或台式电脑与高速阅读机配合物理接线工作的模式。此种工作模式存在的缺陷有:初始设置繁琐,前期接线及调试工作量大;产品集成度低,稳定性相对较差,容易掉线,用户体验度不高。
其次,出纸仓大小都是固定不变的,不可以根据选票的大小进行调节;选票的纸张大小不一样,当出现与计票机出纸仓大小不匹配的选票时;如果太大,选票就会拱起;如果选票太小,就会出现摆放混乱。
再次,计票速度较慢,在需要统计的选票数量较多时,不能满足需求;但是对于现有的计票机出票仓结构,如果出票速度加快的话,选票会出现乱飞的现象;目前而言,即想要提高计票速度,又要避免选票乱飞,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一个难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智能计票一体机,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智能计票一体机,将数据处理终端与高速阅读机进行了有机结合,并在出纸口设置了一种伸缩式出纸仓,伸缩式出纸仓带有侧板,是一种全新的工作模式。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智能计票一体机,包括高速阅读机和设置在高速阅读机上方的数据处理终端,以及设置在高速阅读机出纸口的出纸仓;
所述高速阅读机的顶部设置有一用于插入数据处理终端的插接槽,所述插接槽内设置有一数据接口,所述数据处理终端的底部设置有一与数据接口位置相对的数据插头;所述插接槽内设置有至少一个位置接口,所述数据处理终端的底部设置有与位置接口位置相对的位置插头;
所述出纸仓包括挡板和沿出纸方向伸缩的伸缩板,伸缩板包括一号板、二号板和三号板,一号板与高速阅读机铰接,二号板滑动地插接在一号板内,三号板滑动地插接在二号板内,一号板与二号板之间设有一号限位组件,二号板与三号板之间设有二号限位组件;挡板铰接在三号板远离出纸口的一端,三号板上设有与挡板相适配的挡板槽,三号板上设有将挡板限制在垂直于三号板位置的限位块;高速阅读机上设有与一号板相匹配的凹槽,一号板与凹槽之间设有定位组件;
所述一号板的两侧均铰接有侧板,一号板上设有与侧板相匹配的侧板槽,每个侧板与一号板之间均设有三号限位组件;高速阅读机上设有与一号板相匹配的凹槽,一号板与凹槽之间设有定位组件;三号限位组件包括L型板和压板;L型板为由横板和竖板构成的弹性板,L型板横板与竖板之间的折弯部为弧形面,L型板的横板平行于一号板且固定在一号板的侧板槽内,L型板的竖板向下悬空设置;压板垂直设置在侧板的根部;侧板转动过程中,压板紧压在L型板的折弯部外侧壁上;侧板转动至垂直竖向时,压板贴合在L型板折弯部的上部,侧板的外侧壁抵靠在凹槽的内壁上;侧板位于侧板槽内时,压板贴合在L型板折弯部的下部;定位组件包括凸块和凸块槽,凸块设置在一号板的外侧壁上,凸块槽设置在凹槽的内侧壁上。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位置接口的开口处设置有倒角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中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成都中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789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