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墙间错动的阻尼墙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81830.2 | 申请日: | 2017-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069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4 |
发明(设计)人: | 叶茂;傅继阳;刘爱荣;吴玖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B2/56 | 分类号: | E04B2/56;E04H9/02;E04B1/9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06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错动 阻尼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墙间错动的阻尼墙,包括结构相同的上连接梁和下连接梁、右端块、多块第一标准块、多块第二标准块、左端块、结构相同的左连接柱和右连接柱;第二标准块的上突出板通过径向松动螺栓连接在上连接梁的竖直板上,第二标准块的下突出板通过紧固螺栓固定在下连接梁的竖直板上,第二标准块的左突出板紧靠在相邻第一标准块的右突出板上,第二标准块的右突出板紧靠在相邻第一标准块的左突出板上;第一标准块的上突出板通过紧固螺栓固定在上连接梁的竖直板上,第一标准块的下突出板通过径向松动螺栓连接在下连接梁的竖直板上。本发明结构简单、施工周期短、具有良好的阻尼抗震效果,属于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技术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墙间错动的阻尼墙。
背景技术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既具有预制装配化的技术优势,同时又存在传统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薄弱、节点受力复杂的缺陷,当前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在我国具有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有以下问题:(1)结构的整体性差,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由预制构件在现场拼装而成,如连接设计施工控制不好的话,很容易出现结构整体性和冗余度差的问题,该类震害在历次地震中屡见不鲜。(2)框架结构的耗能能力差,目前在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连接上有,等效现浇连接、焊接、螺栓连接、预应力连接、后浇整体式连接等多种方式,但结构抗震性能差、耗能能力低。(3)填充墙的设计具有不好的影响和地震破坏有危害性,地震中曾出现大量框架填充墙破坏或倒塌,这使填充墙的抗震问题及其对结构设计的影响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墙间错动的阻尼墙,结构简单、施工周期短、具有良好的阻尼抗震效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利用墙间错动的阻尼墙,包括结构相同的上连接梁和下连接梁、右端块、多块第一标准块、多块第二标准块、左端块、结构相同的左连接柱和右连接柱;
第一标准块和第二标准块均包括一体形成且相互错开的后连接板和前连接板,后连接板相对前连接板向下和向右突出,后连接板形成向下突出的下突出板和向右突出的右突出板,前连接板相对后连接板向上和向左突出,前连接板形成向上突出的上突出板和向左突出的左突出板;
右端块包括一体形成的后板和前板,后板相对前板向下突出,后板形成向下突出的下突出板,前板相对后板向上、向左和向右突出,前板形成向上突出的上突出板、向左突出的左突出板和向右突出的右突出板;
左端块包括一体形成的后板和前板,后板相对前板向下和向右突出,后板形成向下突出的下突出板和向右突出的右突出板,前板相对后板向左和向上突出,前板形成向上突出的上突出板和向左突出的左突出板;
左连接柱和右连接柱均包括一体形成的后立柱和前立柱,后立柱和前立柱的一端平齐,后立柱的宽度大于前立柱的宽度,后立柱相对前立柱向上和向下突出,后立柱形成向上突出的上突出柱和向下突出的下突出柱,左连接柱的后立柱相对左连接柱的前立柱形成向右突出的右突出柱,右连接柱的后立柱相对右连接柱的前立柱形成向左突出的左突出柱;
第一标准块的上突出板设有多个紧固螺栓孔,第一标准块的下突出板设有多个松动螺栓孔;第二标准块的上突出板设有多个松动螺栓孔,第二标准块的下突出板设有多个紧固螺栓孔;右端块的上突出板设有多个紧固螺栓孔,右端块的下突出板设有多个松动螺栓孔;左端块的上突出板设有多个松动螺栓孔,左端块的下突出板设有多个紧固螺栓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大学,未经广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818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强度钢连接结构
- 下一篇:一种锚栓固定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