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装配式悬挂单轨交通轨道梁及加工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83056.9 | 申请日: | 2017-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1203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周元;王义;唐丽;王永景;廖兴国;刘北贤;姜友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B25/24 | 分类号: | E01B25/24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钱成岑 |
地址: | 610063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劲肋 轨道梁 补强板 底板 腹部 交通轨道 悬挂单轨 上翼缘 装配式 底板焊接 腹板连接 高强螺栓 精度控制 螺栓连接 弯折成型 折弯成型 无焊缝 腹板 弯折 钻孔 制造 | ||
1.装配式悬挂单轨交通轨道梁,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轨道梁主体、顶部加劲肋、第一腹部外侧加劲肋、第二腹部外侧加劲肋、第一底部通长补强板和第二底部通长补强板;
所述的轨道梁主体通过弯折成型,底部弯折有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
所述的顶部加劲肋、第一腹部外侧加劲肋、第二腹部外侧加劲肋、第一底部通长补强板和第二底部通长补强板设置在轨道梁主体外,其中顶部加劲肋、第一腹部外侧加劲肋、第二腹部外侧加劲肋分别与轨道梁主体通过螺栓连接;第一底部通长补强板和第二底部通长补强板分别与轨道梁主体的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焊接;
所述的第一底部通长补强板和第二底部通长补强板上设置开孔;轨道梁主体的第一底板的两端与第一底部通长补强板焊接后,再将第一底部通长补强板上的开孔塞焊填平;轨道梁主体的第二底板的两端与第二底部通长补强板焊接后,再将第二底部通长补强板上的开孔塞焊填平;
顶部加劲肋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与第一腹部外侧加劲肋、第二腹部外侧加劲肋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悬挂单轨交通轨道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底部通长补强板和第二底部通长补强板上设置的开孔至少为两列,每一列上的开孔与开孔之间间距最大为50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悬挂单轨交通轨道梁,其特征在于:第一底部通长补强板与第一腹部外侧加劲肋固定;第二底部通长补强板与第二腹部外侧加劲肋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悬挂单轨交通轨道梁,其特征在于:第一底部通长补强板与第一腹部外侧加劲肋通过螺栓固定;第二底部通长补强板与第二腹部外侧加劲肋通过螺栓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配式悬挂单轨交通轨道梁,其特征在于:顶部加劲肋截面为高强度角钢或槽钢;第一腹部外侧加劲肋截面为高强度角钢或槽钢;第二腹部外侧加劲肋截面为高强度角钢或槽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悬挂单轨交通轨道梁,其特征在于:第一底部纵向加劲肋焊接在第一底部通长补强板上;第二底部纵向加劲肋焊接在第二底部通长补强板上;
第一底部通长补强板底部还设置有第一底部外侧横向加劲肋和第一底部内侧横向加劲肋;第一底部外侧横向加劲肋分别与第一底部通长补强板和第一底部纵向加劲肋焊接;第一底部内侧横向加劲肋分别与第一底部通长补强板和第一底部纵向加劲肋焊接;
第二底部通长补强板底部还设置有第二底部外侧横向加劲肋和第二底部内侧横向加劲肋;第二底部外侧横向加劲肋分别与第二底部通长补强板和第二底部纵向加劲肋焊接;第二底部内侧横向加劲肋分别与第二底部通长补强板和第二底部纵向加劲肋焊接;
第一底部纵向加劲肋与第一底部通长补强板的连接处设置有过焊孔;第二底部纵向加劲肋与第二底部通长补强板的连接处设置有过焊孔。
7.一种应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轨道梁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
S1:轨道梁主体采用弯折成型;
S2:将顶部加劲肋、第一腹部外侧加劲肋、第二腹部外侧加劲肋分别与轨道梁主体通过螺栓固定;第一底部通长加劲补强板和第二底部通长补强板分别与轨道梁主体的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焊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8305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