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能动安全壳换热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83952.5 | 申请日: | 2017-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303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5 |
发明(设计)人: | 沈峰;张圣君;孟现珂;何丹丹;彭翊;高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核示范电站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21C15/18 | 分类号: | G21C15/18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黄德海 |
地址: | 2643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能动 安全 换热器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能动安全壳换热器系统,包括:混凝土安全壳;钢制安全壳,钢制安全壳在混凝土安全壳内;内置支撑件,内置支撑件在钢制安全壳的内壁上;内置换热器,内置换热器在内置支撑件的安装部上;外置支撑框架;外置空冷器,外置空冷器在外置支撑框架的安装腔内;贯穿件,贯穿件在内置支撑件上且与内置换热器进口和内置换热器出口连通,贯穿件的两端分别伸出钢制安全壳和混凝土安全壳与外置空冷器进口和外置空冷器出口连通。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非能动安全壳换热器系统,结构紧凑,节省空间,提高系统抗震性能,保证系统完整性,增大系统换热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核反应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非能动安全壳换热器系统。
背景技术
核反应堆发生事故时,需要将安全壳内的热量导出,相关技术中,通常采用向安全壳喷淋冷却水的方法导出热量。但是这种喷淋冷却需要设置大的冷却水箱,水量有限,限制了冷却时间,无法真正做到无时限冷却。为此,相关技术中提出了在安全壳内外设置空冷器形成换热系统,其中设在安全壳外面的空冷器通常称为外置空冷器,设在安全壳内部的换热器通常称为内置换热器。相关技术中的反应堆安全壳外置空冷器和内置换热器的换热管数量较多,自然循环能力较差,在高度空间上占用的空间较大,会占用核电厂安全壳风道,影响核电厂安全壳自身换热能力,并且结构比较复杂、不紧凑。
相关技术中的火电厂间接空冷机组中使用的空冷器,通常是将两个大致呈A字形的空冷器并排水平放置。但是该种空冷器的上方为两个大入口联箱,底部设置3-4个出口联箱。因此需要较多的入口和出口管。由于一组空冷器由两个空冷器单元组成,翅片管采用4排管结构,因此这个形式的空冷器需要较多的翅片管,水侧流速较小,水侧热阻大,换热效率低,不适于用于反应堆安全壳热量导出。
另外,相关技术中,外置空冷器和内置换热器在安全壳上安装牢固性不好,抗震性能差,在外力作用下,空冷器和内置换热器变形较大。且用于安置空冷器的安装结构影响了核电厂安全壳风道的冷却换热。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非能动安全壳换热器系统,所述非能动安全壳换热器系统的结构紧凑、节约空间、连接可靠、抗震性好,换热能力强。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非能动安全壳换热器系统包括混凝土安全壳;钢制安全壳,所述钢制安全壳设在所述混凝土安全壳内;内置支撑件,所述内置支撑件设在所述钢制安全壳的内壁面上,所述内置支撑件上设有安装部;内置换热器,所述内置换热器设在所述安装部上,所述内置换热器具有内置换热器进口和内置换热器出口;外置支撑框架,所述外置支撑框架内设有安装腔,外置空冷器,所述外置空冷器设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外置空冷器具有外置空冷器进口和外置空冷器出口;贯穿件,所述贯穿件设在所述内置支撑件上且与所述内置换热器进口和所述内置换热器出口连通,所述贯穿件的两端分别伸出所述钢制安全壳和所述混凝土安全壳与所述外置空冷器进口和所述外置空冷器出口连通。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非能动安全壳换热器系统,通过将内置换热器和外置空冷器与混凝土安全壳和钢制安全壳连接形成一个整体,结构相当紧凑,节省了占用空间,增强了内置换热器和外置空冷器的安装牢固度,提高了系统的抗震性能,保证系统的完整性,增大了系统的换热能力。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内置支撑件大致形成为匚形,所述内置支撑件的开口朝向所述钢制安全壳内且所述开口内限定出所述安装部。
可选地,所述内置支撑件包括纵向支架和两个横向支架,两个所述横向支架分别与所述纵向支架的上下两端相连,所述纵向支架贴合所述钢制安全壳的内壁面设置。
可选地,所述内置换热器设在所述开口内且与所述内置支撑件焊接相连,所述内置换热器进口和所述内置换热器出口分别朝向所述内置支撑件的开口处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核示范电站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国核示范电站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8395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