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菌种培养管、小麦棒菌种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86495.5 | 申请日: | 2017-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187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8 |
发明(设计)人: | 向先星;刘健勇;涂俊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菌时代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C12M1/24;C12N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酷爱智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514 | 代理人: | 安娜 |
地址: | 430070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菌种 培养 小麦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菌种培养技术,具体涉及一种菌种培养管、小麦棒菌种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食用菌菌种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棉籽壳菌种,以棉籽壳为培养基原料培养形成的菌种,棉籽壳也可以是谷粒、木屑、草料等,该类菌种接种前需将菌种打散成菌种块,接种时先用接种棒将菌包打上预留孔,然后将菌种块塞进预留孔,待菌丝萌发。使用该类菌种接种时工序繁琐,接种时间长,接种一袋菌包需耗时40s,因而接种过程中易受杂菌感染;此外,由于菌种块难以均匀分散于预留孔内,不能多点同时发菌,影响发菌速度,且各发菌点的菌龄差异大,导致出菇不整齐,影响产量。另一种是枝条菌种,以树木制成的枝条作为培养基,枝条表面附上麸皮等辅料,菌丝利用辅料生长,形成枝条菌种。枝条菌种的菌丝主要利用附着于表面的麸皮等辅料生长,由于附着的辅料量小,且菌丝利用菌条木质部的能力很弱,导致枝条菌种的菌丝活性差,因而发菌慢,发菌周期长,增加了发菌过程中的感染率。另外,为防止附着在枝条表面的菌丝被擦落,接种时仍需先用接种棒将菌包打上预留孔,然后将枝条菌种插进预留孔,待菌丝萌发,接种过程仍较繁琐,接种一袋菌包需耗时20s。
综上所述,现有的食用菌菌种受限于培养基的形状或结构(棉籽壳菌种为块状、枝条菌种的菌丝附着于枝条表面),导致接种工序繁琐,接种效率低,发菌周期长,感染率高。亟待开发一种接种效率高、生产周期短、感染率低、菌种质量好的新型菌种。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菌种培养管、小麦棒菌种及其制备方法,旨在简化接种工序、提高接种效率、降低杂菌感染率。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的菌种培养管,包括上端开口的管体和管帽;管体包括近开口端的管头、与管头连为一体的管身,以及与管身连为一体的管尾;管身的侧壁开设有多个条状通孔;条状通孔呈多行多列设置,相邻两行的条状通孔之间的间距为1~3mm;管帽与管头扣接。
菌种培养管的管体用于容纳培养料和食用菌菌种,可先将培养料装入该菌种培养管,形成棒状培养基,然后再接种食用菌菌种,形成棒状菌种,也可将以其他方式培养的食用菌菌种在无菌条件下装入该菌种培养管。接种时,直接将该棒状菌种插入菌包或菌棒内,无需先用接种棒打孔,接种工序得到简化,接种效率非常高,菌种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短,降低了接种过程中的杂菌感染机会,产量更高。菌丝通过培养管侧壁的通孔向管外萌发,通孔设置为条状,是为了确保管内的培养料和菌种不往外漏出的同时保留较大的孔隙率,即提供了较多的菌丝向外萌发的通道,菌丝萌发更快。如果条状通孔是从管身上端一直连通到下端,那样的孔隙率会非常大,但是管身的强度很低,容易弯折,不易将由其制得的棒状菌种插入菌棒内,故将条状通孔呈多行多列设置,且相邻两行之间留有1~3mm的间距,这1~3mm的间距即作为管身的加固环,起到加强管身强度的作用,若加固环窄于1mm,则加固作用不理想,若宽于1mm,则过于遮挡该处的发菌通道,影响发菌速度,故设置为1~3mm更为合适。
优选的,条状通孔长3~20mm、宽1~3mm。基于管身强度和孔隙率的考虑,将条状通孔的长度设置为3~20mm较合适,即管身上每隔3~20mm就设置一圈加固环,如短于3mm,则加固环的密度较大,孔隙率过小,不利于菌丝萌发,如长于20mm,则管身的强度不够,容易弯折。如条状通孔的宽度小于1mm,则加工难度较大,且孔隙率较小,影响发菌速度,如宽度大于3mm,则内部的培养料容易漏出,特别是对于小麦、高粱等优良的谷粒类培养料,条状通孔的宽度设置为1~3mm比较合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菌时代科技(武汉)有限公司,未经中菌时代科技(武汉)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8649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生产晶粒取向电工钢板的工艺
- 下一篇:倾斜建筑物可控纠偏施工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