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耳模型、人工头部、使用它们的测量装置以及测量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86648.6 | 申请日: | 2014-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777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池田智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瓷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R29/00 | 分类号: | H04R2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赛嘉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04 | 代理人: | 王达佐;王艳春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型 人工 头部 使用 它们 测量 装置 以及 测量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评价声学装置(100)的测量装置,该声学装置(100)包括振动元件,并配置为允许通过振动传递使声音被听到。所述测量装置包括耳模型单元(50)和振动检测器(56),耳模型单元(50)包括模拟人耳的耳模型(51)以及与耳模型(51)结合的人工软骨单元(54),振动检测器(56)设置在耳模型单元(50)中。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3年8月28日提交的第2013-177082号日本专利申请和2014年5月16日提交的第2014-102358号日本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和利益,这些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评价诸如移动电话、耳机和头戴式耳机等包括振动体的声学装置的测量装置等,该声学装置配置为通过将声学装置放置在人耳中或按压声学装置抵接耳朵从而通过振动传递使声音被听到。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向用户传递空气传导音和骨传导音的声学装置,诸如移动电话等。在专利文献1中,空气传导音是指,由振动物体引起的空气振动经过外耳道传递至耳膜,并通过耳膜振动传递至用户的听觉神经的声音。在专利文献1中,骨传导音是指,通过与振动物体接触的、用户身体的一部分(诸如,外耳的软骨)传递至用户的听觉神经的声音。
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电话中,由压电双晶片和柔性物质形成的矩形板状振动体通过弹性元件附接至外壳的外表面上。另外,专利文献1还公开了当向振动体中的压电双晶片施加电压时,压电材料沿纵向扩展和收缩,从而导致振动体经受弯曲振动,而且当用户使振动体触摸到耳廓时,向用户传递空气传导音和骨传导音。
除了通过握在手中并按压抵接耳部来传递声音的电话以外,基于这样的传递原理传输声音的其他装置的示例包括通过挂在或保持在人的头部上的某处使用的软骨传导耳机和头戴式耳机。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2005-348193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评价通过外耳的软骨向用户传递骨传导音的声学装置(诸如上述电话和通过挂在和保持在包括耳部的人体头部的某处使用的软骨传导耳机或头戴式耳机),发明人已经意识到需要测量由于振动体的振动而近似地作用在人听觉神经上的振动量。
本公开鉴于上述认识而制成,而且本公开提供测量对人耳中的振动传递的特性加权的振动量并评价包括振动体的声学装置的测量装置、测量方法等。
解决问题所需手段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在于测量装置,该测量装置评价包括振动元件并配置为允许通过振动传递使声音被听到的声学装置。测量装置包括:耳模型单元,包括模拟人耳的耳模型以及与耳模型接触的人工软骨单元;以及设置在耳模型单元中的振动检测器。
发明效果
本公开可以测量考虑了到人耳的振动传递特性的振动量,并可以评价包括振动体的声学装置、助听器等。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测量装置的示意性配置的剖视图。
图2是作为测量对象的示例的耳机的剖视图。
图3是耳模型单元的剖视图。
图4是耳模型的俯视图。
图5是耳模型的分解图。
图6是图1所示的测量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功能框图。
图7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测量装置的示意性配置。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瓷株式会社,未经京瓷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8664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