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灰黄青霉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86655.6 | 申请日: | 2017-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061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30 |
发明(设计)人: | 陈杰;马永清;薛泉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博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A01N63/04;A01P13/00;C12R1/80 |
代理公司: | 西安睿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61218 | 代理人: | 惠文轩 |
地址: | 712100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青霉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寄生性杂草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灰黄青霉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列当属(Orobanche spp.)植物包括200多个种,而其中的许多种为蔬菜和作物的根寄生杂草。由于缺少叶片和叶绿体,列当完全靠从寄主吸取水分和营养物质,因此对寄主植物造成严重危害。瓜列当(Phelipanche aegyptiaca Pers.)属于列当属植物,广泛分布于欧洲南部、地中海地区、非洲北部、亚洲南部和中国等地区,可寄生于茄科、豆科、伞形科和菊科等作物上。
由于列当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日益严重,且列当不断蔓延侵染新的地区,因此亟待寻找能够有效防除列当的措施。目前常用的防除措施包括农艺措施(如间作和轮作)、化学防除及培育抗性品种。然而,由于列当大部分生长阶段发生在地下,在其出土前对寄主的危害已经产生,因此上述防除措施均不能有效地防除列当。此外,一株列当通常可产生数万粒种子,可在土壤中长期存活,遇到寄主就会萌发,危害极大。因此,需要寻找新的有效防除列当的措施,而生物防治是一条有希望的途径。
微生物应用于防除植物病害的研究很早,利用拮抗微生物防除植物土传病害已有被报道。由于植物土传病害和列当均首先通过侵染植物的根系进而在地下对植物造成危害,因此具有防除植物土传病害的微生物也可能具有防除列当的潜能。前期试验结果表明,拮抗真菌灰黄青霉具有抑制多种植物土传病害病原真菌的功能,对土传根系病害有良好防效,但目前尚无灰黄青霉具有防除列当功能的报道。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灰黄青霉及其应用,该灰黄青霉可用于防除寄生杂草列当,为列当的防除提供新的有效的途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一种灰黄青霉,具体为灰黄青霉(Penicillium griseofulvum)CF3,于2016年4月15日保藏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号为CCTCC NO: M 2016195;保藏单位地址为中国.武汉.武汉大学,邮编430072。
所述灰黄青霉的rDNA-ITS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二)灰黄青霉在防除寄生性杂草中的应用。
(三)灰黄青霉在防除列当属杂草中的应用。
(四)灰黄青霉在防除瓜列当中的应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的灰黄青霉显著抑制了瓜列当种子的萌发,同时改良了土壤中微生物区系,增加了土壤中细菌的总数以及细菌数量与真菌数量的比值,降低了土壤中真菌的总数,抑制了寄生性杂草瓜列当的萌发和生长,同时促进了农作物的生长,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灰黄青霉的菌落形态图;其中,A1图为灰黄青霉在查氏琼脂培养基中的菌落正面形态图;A2图为灰黄青霉在查氏琼脂培养基中的菌落背面形态图;A3图为灰黄青霉在查氏酵母膏琼脂培养基中的菌落正面形态图;A4图为灰黄青霉在查氏酵母膏琼脂培养基中的菌落背面形态图;A5、A6图为分生孢子形态图;
图2为灰黄青霉对瓜列当寄生的影响结果图;图中数据为3次重复值的平均值±SD。图中不同小写字母表示表示处理间数值经LSD检验并经Bonferroni校正差异显著(P<0.05);
图3为灰黄青霉对列当总干重和单株列当干重的影响结果图;图中数据为3次重复值的平均值±SD。图中不同小写字母表示表示处理间数值经LSD检验并经Bonferroni校正差异显著(P<0.0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灰黄青霉,具体为灰黄青霉(Penicillium griseofulvum)CF3,于2016年4月15日保藏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号为CCTCC NO: M 2016195,保藏单位地址为中国.武汉.武汉大学,邮编430072。
灰黄青霉CF3的rDNA-ITS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具体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博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未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博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8665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家用商用植物精油蒸馏提取装置
- 下一篇:挥发油收集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