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维运动鼠标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88318.0 | 申请日: | 2017-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453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0 |
发明(设计)人: | 苏祖敬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苏恒科技有限公司;黎芳芳 |
主分类号: | G06F3/0354 | 分类号: | G06F3/035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汉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99 | 代理人: | 刘海军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维 运动 鼠标 | ||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输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多维运动鼠标。它包括鼠标主体、鼠标托板、信号引擎器和摆动连接器,鼠标托板置于鼠标主体的下方并通过摆动连接器与鼠标主体相连,信号引擎器置于鼠标托板上并与鼠标主体电连接,鼠标主体以摆动连接器为支撑轴相对于鼠标托板作摆动运动。本发明通过将传统鼠标的进行结构分解使其形成以鼠标主体的主的上半部分和以鼠标托板及信号引擎器为主的下半部分,且上下两部分通过摆动连接器连为一体,使得鼠标主体能够在摆动连接器的作用下相对于鼠标托板进行一定幅度的摆动,手掌无需再以固定的姿态来握持鼠标,而是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以及舒适性通过调整腕关节来调整手掌最终的摆放或者握持姿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输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多维运动鼠标。
背景技术
鼠标作为计算机的重要附属配件之一,成为人们生活、学习及娱乐的必备物。现有的鼠标主要分为机械鼠标、光机鼠标、光电鼠标以及光学鼠标等主要种类;对于用户而言,无论使用何种类别的鼠标,基于现有鼠标的结构及功能,其手部的摆放姿势或者握持鼠标的姿势均是较为固定的,即:通过手掌握持鼠标主体、通过手臂施力来推动鼠标在桌面或者鼠标垫上进行移动、通过手指按压鼠标的相应按键;在使用鼠标的过程中,手掌与鼠标主体之间的姿态摆放关系基本上是一成不变的,也由此需要手掌长时间保持同一个姿势,进而导致用户的腕关节很容易出现酸痛等症状,严重影响了鼠标的体验效果,尤其是对于诸如游戏爱好者、工程绘图人员等需要长时间使用鼠标的用户而言;同时,现有的鼠标在功能设计上仍然存在一定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鼠标本身的实用性能。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维运动鼠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维运动鼠标,它包括一鼠标主体、一鼠标托板、一信号引擎器和一摆动连接器,所述鼠标托板置于鼠标主体的下方并通过摆动连接器与鼠标主体相连,所述信号引擎器置于鼠标托板上并与鼠标主体电连接,所述鼠标主体以摆动连接器为支撑轴相对于鼠标托板作摆动运动。
优选地,它还包括一装设于鼠标主体上并与鼠标主体电连接的方向控制器。
优选地,所述方向控制器包括一装设于鼠标主体内并与鼠标主体电连接的摇杆电位器以及插套于鼠标主体的侧壁上并与摇杆电位器连为一体的三维摇杆。
优选地,所述方向控制器包括一装设于鼠标主体内并与鼠标主体电连接的方向控制板、若干个焊接于方向控制板上的方向开关以及嵌装于鼠标主体的侧壁上且与方向开关一一对应的方向按压键。
优选地,所述鼠标主体包括前端中部形成有一滚槽的主体壳、装设于主体壳内的驱动控制板、置于滚槽内并与驱动控制板相连的编码滚轮、覆盖于主体壳的上弧面上的弧面盖以及装设于主体壳的前端并位于编码滚轮的两侧以用于触发驱动控制板动作的按键压簧,所述按键压簧的底端与驱动控制板相连、顶端与弧面盖相抵;
所述方向控制器装设于主体壳上并与驱动控制板电连接,所述鼠标托板置于主体壳的下方并通过摆动连接器与主体壳相连,所述信号引擎器与驱动控制板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主体壳为底面开口且顶面为突起的弧面的空腔壳体结构,所述鼠标托板为顶面开口且底面为平面的空腔壳体结构,所述主体壳的底面开口内装设有一环绕鼠标托板分布的内衬封套,所述摆动连接器的底端装设于鼠标托板的底面上、顶端与主体壳相连。
优选地,所述信号引擎器包括一装设于鼠标托板内并通过柔性连接线与驱动控制板电连接的信号转换板以及一装设于信号转换板上并外露于鼠标托板的底面的光学元件。
优选地,所述摆动连接器包括一由塑胶材料或橡胶材料或金属材料制成的柔性连接柱,所述柔性连接柱为一轴向截面形状呈两个镜像分布的等腰梯形的柱状结构体,且所述柔性连接柱的轴向周壁为平滑的弧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苏恒科技有限公司;黎芳芳,未经深圳市苏恒科技有限公司;黎芳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8831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