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投线仪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88371.0 | 申请日: | 2017-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183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4 |
发明(设计)人: | 公彬彬;胡桂伍;吴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C15/00 | 分类号: | G01C1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1106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投线仪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投线仪,具体涉及一种激光投线仪。
背景技术
投线仪是一种投射可见激光的仪器。一般用于在目标面上标注水平或铅垂线。
为了满足标注水平或铅垂线的需求,现有的投线仪大多能投射水平线和铅垂点。但是同时具备投射水平线和铅垂点的投线仪大多结构复杂,且水平线和铅垂点通常相互独立出射,影响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既能投射水平线又能同时投射上下铅垂点的投线仪。
一种投线仪,包括:支撑组件,包括一底座以及用于调节底座位置的调节组件;第一光源组件,用于出射一覆盖预设角度范围的激光面;自平衡组件,用于使第一光源组件出射的激光面始终垂直于水平面;投线仪还包括:第二光源组件,用于出射一铅垂激光线;第一光源组件和第二光源组件安装至自平衡组件,第一光源组件出射的激光面投射至目标空间形成激光线,第二光源组件出射的铅垂激光线与激光线相交形成上下两个铅垂点。
进一步,第一光源组件包括:第一激光源,用于产生以第一方向出射的第一激光束;第一模组,用于容纳激光源;第一光学元件,用于扩展第一激光束的出射角度范围;第一光学元件设置在第一模组的远离第一激光源的第一端面。
进一步,第一光源组件包括:第一激光源,用于产生以第一方向出射的第一激光束;第一模组,用于容纳激光源;第一光学元件,用于扩展第一激光束的出射角度范围;第一模组设有一通孔,通孔能使第二光源组件出射的铅垂激光线穿过;第一光学元件设置在第一模组的远离第一激光源的第一端面。
进一步,第二光源组件包括:第二激光源,用于产生以第二方向出射的第二激光束;第二模组,用于容纳第二激光源;第二光学元件,用于转换第二激光束以使第二光源组件出射铅垂激光线;第二光学组件设置在第二模组的远离第二激光源的第二端面。
进一步,第一端面在平行于第一方向的方向上超出第二端面预设距离。
进一步,第一光学元件为柱面镜或锥面镜。
进一步,第二光源组件包括:第二光学元件,位于第一激光源和第一光学元件之间;第一激光源出射的第一激光束经第二光学元件反射以使第二光源组件出射铅垂激光线。
进一步,第二光学元件在第一激光束的出射方向上设有一内孔以使第一激光束通过。
进一步,第一光源组件的安装方向平行于第二光学组件的安装方向。
进一步,第一光源组件的安装方向垂直于第二光学组件的安装方向。
本发明的投线仪在不增加其它额外组件的前提下,同时出射预设角度范围的激光面和上下铅垂点,并使得该上下铅垂点位于该激光面与目标空间相交形成的直线上,方便用户的对准;在满足投线仪结构紧凑的同时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个实施例的投线仪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图1的投线仪去掉一半壳体的内部结构图;
图3是图1的投线仪的部分内部结构图;
图4是图1的投线仪出射的激光面和激光线在目标空间所形成的光线图;
图5是又一实施例的投线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又一实施例的投线仪的结构图;
图7是图6的投线仪的去掉一半壳体的内部结构图;
图8是图6的投线仪的部分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至图3所示的投线仪100,包括壳体10、支撑组件60和位于壳体10内的第一光源组件20、自平衡组件30、第二光源组件40、电池40和电路板。壳体10上设有用于供光线射出的窗口11。
参考图2所示,电池40用于提供电能,电路板与电池40电性连接,电路板将电池40所提供的电能转换以为第一光源组件20和第二光源组件40供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8837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