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围隔充气浮体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89533.2 | 申请日: | 2017-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386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1 |
发明(设计)人: | 柯凡;李文朝;何延召;冯慕华;周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3B35/00 | 分类号: | B63B35/00;E02B15/06 |
代理公司: | 江苏致邦律师事务所32230 | 代理人: | 徐蓓,尹妍 |
地址: | 210008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充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充气浮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以充气或者放气的充气浮体。
背景技术
为了防止水域中外来污染物包括蓝藻、水草、石油、漂浮杂物等扩散迁移而对保护水域产生威胁,目前比较常用的方法是使用围隔来进行拦截。围隔分为硬性围隔和柔性围隔两种,比较常见的一般是柔性围隔。柔性围隔一般需要浮体为围隔提供浮力,保证围隔的拦截效果,但是柔性围隔常见的缺陷是浮体结构耐用性能较差,容易损坏,且普通的柔性围隔不能沉入水底,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影响景观、妨碍水上交通等;其次,围隔长期暴露在水面上由于紫外线的辐照会加速其老化破损,影响围隔的使用寿命;此外,在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水上面临结冰问题,如果围隔不沉入水下,将会被冻坏。围隔能够漂浮或者沉入水下主要是靠浮体(或者浮子)来控制的,因此,发明一款用于围隔上可以充放气的浮体是需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围隔充气浮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围隔充气浮体,该充气浮体由若干个浮体单元经由若干个连接件依次连接而成,所述浮体单元的主体为软管,所述软管两端以十字花型粘合后通过密封件固定密封,所述软管的外部依次包覆有内包被、外包被,浮体单元的下部连接有上纲;浮体单元距两端侧面各安装一个气嘴阀,所述软管内部形成充气空间;所述密封件由四个断面呈“L”形的夹板以直角相抵并且夹板的侧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而成,所述浮体单元呈十字花型的端部被各夹板的侧面所夹持;并且所述浮体单元的端部在所述密封件的外侧预留一段形成同样呈十字花型的连接端;所述连接件主体为软质的包覆面材,所述包覆面材包覆相邻两个浮体单元的连接端并且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包覆面材与所述两个连接端。
所述的围隔充气浮体,其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软管为聚氨酯软管。
所述的围隔充气浮体,其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内包被包覆在充气浮体的外部,所述的内包被材料为工业滤布,所述的内包被两个边缘及包被的中间沿长度方向缝制有尼龙加强带,包覆在充气浮体上后用细线缝合,所述的双面聚氨酯贴条与内包被边缘缝合在一起。
所述的围隔充气浮体,其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外包被包覆在内包被的外部,所述的外包被材料为PVC,包覆在内包被上后用细线缝合;所述的外包被与内包被中间的尼龙加强带缝制在一起。
所述的上纲为12mm的链条,所述的上纲与内包被、外包被缝制在一起,当充气浮体放气后靠上纲的重力作用沉入水下。
所述的围隔充气浮体,其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的软管直径可以为200mm、300mm或者350mm。
所述的围隔充气浮体,其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包覆面材由聚氨酯软管从一侧剖开形成。
所述的围隔充气浮体,其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软管长度为200m。
所述的围隔充气浮体,其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气嘴阀位于浮体单元上夹持件内侧50cm处。
所述的围隔充气浮体,其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充气浮体纵向呈直线每间隔1.8m粘合0.3m长80mm宽的双面聚氨酯贴条,粘合力≥80N/25mm。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实用性强。可根据围隔的长度选择充气浮体单元的个数将其拼接起来使用,使用时可用电动充气泵或者压缩气瓶快速充气成形,随着充气成形不断延伸,直到延伸到围隔另一端。
(2)环保性能好。本产品外层包覆有内外包被,且外包被为PVC材料,抗老化,可反复使用多次,寿命长;充气浮体为聚氨酯材料,自身不易损坏。且包裹的内外包被损坏时更换简单,改变了以前使用PPR管及泡沫等材料易老化的缺点。
(3)适用范围广。本产品不仅可作为南方水体中围隔的浮体结构,同时还可以在北方使用,当不需要使用时或者在北方冬季结冰时可以将此充气浮体放气沉入水下,待来年冰融化后再充气使围隔浮起,再次发挥作用,延长其使用寿命。此外,该充气浮体还可用于海洋石油泄露时的拦截,用于该领域的优点时使用时可根据需要拦截的区域可将适当数量的充气浮体单元连接起来充气后将泄露的石油拦截,使用完毕后放气可减少其体积便于运输。
(4)产品结构合理。当需要将围隔沉入水下时,只需沿着同一个方向逐一将充气浮体单元放气后靠上纲的重力作用即可实现,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浮体单元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相邻两个浮体单元连接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密封件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连接件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浮体单元内包被、外包被以及上纲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8953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