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混合动力汽车及协作系统、混合动力汽车用的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91551.4 | 申请日: | 2017-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157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市川真士;武内博明;石田龙太;荒川广明;木野村茂树;桥元庆太;鱼谷昭夫;香川和之;木下裕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L50/60 | 分类号: | B60L50/60;B60L53/20;B60W20/00;B60Q9/00;B60K35/00;B60H1/00;B62D25/24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高培培;车文 |
地址: | 日本爱知***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合 动力 汽车 协作 系统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混合动力汽车及协作系统、混合动力汽车用的控制方法。电子控制单元在表示利用外部充电的程度的利用指标小于阈值时,判断为外部充电的利用的程度较低,在自家住宅或充电站等能够进行外部充电的充电点的驻车时,执行催促利用外部充电的充电引导控制。由此,能够在充电点的驻车时向驾驶员催促利用外部充电。其结果是,能够实现外部充电的利用的促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混合动力汽车及协作系统、混合动力汽车用的控制方法。详细而言,涉及进行充电器对蓄电池的充电和向燃料罐的供油的混合动力汽车以及混合动力汽车与车外装置的协作系统、混合动力汽车用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平8-19114的混合动力汽车中,提出了在与对蓄电池进行外部充电之后的内燃机的燃料使用量对应的参数的变化达到规定值时,对电动机及内燃机的输出中的至少一方进行限制的结构。在所述混合动力汽车中,在参数的变化达到规定值时对电动机及内燃机的输出中的至少一方进行限制,由此向驾驶员催促外部充电,促进不依赖于内燃机的行驶,从而可留下在紧急时能够通过内燃机行驶的余裕并充分获得电动汽车的作为本来目的大气污染的抑制效果。
发明内容
然而,在所述混合动力汽车中,仅对电动机及内燃机的输出中的至少一方进行限制的话,有时催促外部充电的利用的效果不充分。例如,对于平时以利用比较低的功率进行行驶的方式驾驶的驾驶员而言,电动机、内燃机的输出限制的效果较小。
本发明的混合动力汽车及协作系统、混合动力汽车用的控制方法实现外部充电的利用的促进。
本发明的第一方式为混合动力汽车。所述混合动力汽车具备发动机、燃料罐、电动机、蓄电池、充电器和电子控制单元。所述燃料罐构成为向所述发动机供给燃料。所述蓄电池构成为向所述电动机供给电力。所述充电器构成为实施使用来自外部电源的电力对所述蓄电池进行充电的外部充电。所述电子控制单元构成为在利用指标为规定阈值以下时,在充电点处的驻车时执行催促利用所述外部充电的充电引导控制,所述利用指标为表示规定期间内利用所述外部充电的程度的指标,所述充电点为能够进行所述外部充电的站点。
根据所述结构,所述电子控制单元在表示规定期间内的外部充电的利用的程度的利用指标为阈值以下时(外部充电的利用的程度较低时),在能够进行外部充电的充电点的驻车时执行催促外部充电的利用的充电引导控制。即,在利用指标为阈值以下时,在充电点的驻车时向驾驶员催促外部充电的利用。由此,能够实现外部充电的利用的促进。其结果是,能够实现环境负荷的降低。
在所述混合动力汽车中,可以还包括显示装置。并且,所述电子控制单元可以构成为在执行所述充电引导控制时,执行将催促利用所述外部充电的信息显示于所述显示装置的控制。
在所述混合动力汽车中,可以还包括扬声器。并且,所述电子控制单元构成为在执行所述充电引导控制时,执行声音输出控制和警告声输出控制中的至少一个控制,所述声音输出控制为从所述扬声器进行声音输出的控制,所述警告声输出控制为使所述扬声器输出警告声直至所述充电器和所述外部电源被连接为止的控制。
在所述混合动力汽车中,所述充电器可以包括充电接口和充电盖。所述充电接口可以构成为与所述外部电源的充电线缆连接,所述充电盖可以构成为将所述充电接口覆盖。并且,所述电子控制单元可以构成为在执行所述充电引导控制时,实施打开充电盖的控制,以使所述充电接口与所述充电线缆被连接。
在所述混合动力汽车中,可以还包括空调装置。并且,所述电子控制单元可以构成为在执行所述充电引导控制时,实施在所述充电器和所述外部电源已被连接时允许由所述空调装置进行的预约空调的设定的控制。
根据所述结构,通过所述电子控制单元进行催促外部充电的利用的信息的显示、声音输出等,由此能够向驾驶员催促外部充电的利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9155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