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动体用供电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92786.5 | 申请日: | 2017-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156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7 |
发明(设计)人: | 桂卷隆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J7/00 | 分类号: | B60J7/00;B60J7/02;H02G11/00;B60R16/02 |
代理公司: | 11464 北京奉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立;邹轶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体用 供电 构造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动体用供电构造。包括:一端与车身(1)侧连接且另一端与天窗(30)侧连接的扁平电线(W);以及将扁平电线(W)的余长部位卷绕的余长吸收机构(70)。余长吸收机构(70)沿着轨道部件(11)移动自如地配置。余长吸收机构(70)包括:具有将天窗(30)侧的扁平电线(W)和车身(1)侧的扁平电线(W)一起卷绕的电线卷绕部(82)的旋转体(80);以及对旋转体(80)向将天窗(30)侧的扁平电线(W)和车身(1)侧的扁平电线(W)一起缠绕的方向施力的螺旋弹簧(90)。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从固定部和可动体中的一个向另一个进行供电的可动体用供电构造。
背景技术
例如,在车辆中搭载有相对于车身移动的零件(天窗、遮阳板、侧窗玻璃、座椅等可动体)。关于向该可动体的电源供给,以往提出了各种构造。JP 2011-151906A所记载的已有例的可动体用供电构造如图16―19所示,包括:扁平电线W;固定在固定部侧即车身侧的第1余长吸收引导壳体100;以及固定在可动体侧即天窗侧的第2余长吸收引导壳体101。扁平电线W的一端连接于车身侧,另一端连接于天窗侧,具有能够跟随天窗移动的长度。如图19所示,在扁平电线W上配置有被弯曲后会返回为直线状的弹性部件102。
如图16所示,在天窗的关闭位置,第1余长吸收引导壳体100和第2余长吸收引导壳体101处于折叠的位置。在该状态下,在第1余长吸收引导壳体100和第2余长吸收引导壳体101内,扁平电线W被折叠地布线。由此,吸收扁平电线W的余长。
如图17所示,在天窗的打开位置,第1余长吸收引导壳体100和第2余长吸收引导壳体101处于离开的位置。在该状态下,扁平电线W由于其弹性部件102的返回直线状的特性而被布线为直线状。
如图18所示,在天窗的倾斜上升位置,在第2余长吸收引导壳体101将一端侧抬起的状态下,第1余长吸收引导壳体100和第2余长吸收引导壳体101处于互相折叠的位置。在该状态下,如图18所示,在第1余长吸收引导壳体100和第2余长吸收引导壳体101内,扁平电线W以松缓的状态折叠地被布线。由此,吸收扁平电线W的余长。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已有例的可动体用供电构造具有的问题是:由于需要在车身侧安装第1余长吸收引导壳体100,在天窗侧安装第2余长吸收引导壳体101,因此,安装作业比较麻烦,构造也变大。
另外,也想到与已有例不同,使用没有弹性部件的具有通用性的电线的构造,但构造会进一步复杂化。
因此,本申请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简单、而且能够紧凑地构成的可动体用供电构造。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申请的方面所涉及的可动体用供电构造包括:轨道部件,其固定于固定部;滑动件,其沿着轨道部件移动;可动体,其被滑动件支持;电线,其一端连接于固定部侧,另一端连接于可动体侧;以及余长吸收机构,其将电线的余长部位卷绕。可动体用供电构造是能从固定部和可动体中的一者向另一者供电的构成。余长吸收机构沿着轨道部件移动自如地配置。余长吸收机构具有:旋转体,其具有将可动体侧的电线和固定部侧的电线一起卷绕的电线卷绕部;以及施力部件,其对旋转体向将可动体侧的电线和固定部侧的所述电线一起缠绕的方向施力。
根据本申请的各技术方案所涉及的可动体用供电构造,可动体向离开余长吸收机构的方向移动时,旋转体克服施力部件的作用力而旋转,并将缠绕在电线卷绕部的可动体侧的电线和固定部侧的电线一起拉出,同时,余长吸收机构朝向可动体侧沿着轨道部件移动;可动体向靠近余长吸收机构的方向移动时,旋转体由于施力部件的作用力而旋转,将可动体侧的电线和固定部侧的电线一起卷绕到电线卷绕部,同时,余长吸收机构向欲远离可动体侧的方向沿着轨道部件移动,并吸收余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矢崎总业株式会社,未经矢崎总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9278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动汽车节能安全控制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供油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