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声音方位识别的车载智能监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95486.2 | 申请日: | 2017-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755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9 |
发明(设计)人: | 韦雪明;覃月娜;杨子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7C5/08 | 分类号: | G07C5/08;G01H11/06;G01S3/808;H04N7/18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持衡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5107 | 代理人: | 陈跃琳 |
地址: | 541004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声音 方位 识别 车载 智能 监控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声音方位识别的车载智能监控系统,主要由2路以上的声音采集模块、无线传输模块、微处理器、电机驱动模块、转向电机和摄像头组成;每路声音采集模块包括声音识别电路和声音幅值检测电路;其中声音识别电路的输出端直接连接微处理器的一个输入端;声音幅值检测电路经由无线传输模块连接微处理器的另一个输入端;微处理器的一个输出端经由电机驱动模块连接转向电机;摄像头安装在转向电机上;微处理器的另一个输出端连接摄像头的拍摄启动控制端。本发明能够在停车无人监守情况下,智能识别声音强度和方位,有针对性的开启电源进行监控录制,从而节约能源消耗和数据存储空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载监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声音方位识别的车载智能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行车记录仪是记录车辆行驶途中的视频等相关资讯的仪器。安装行车记录仪后,能够记录汽车行驶全过程的视频图像和声音,可为交通事故提供证据。近年来,行车记录仪现已成为了车辆必配的车载电器。行车记录仪厂家也顺应潮流,不断推出新功能来完善车辆的实时监控功能,其中最为常用的功能是将行车记录仪作停车监控之用。将行车记录仪用作停车监控之用,能够记录汽车在停车熄火过程中的视频,为责任事故提供证据。
然而,行车记录仪要想在停车的时候使用,需要解决如下两个问题:
首先是电源问题。由于行车记录仪自带电池的待机时间都不长,因此,一般情况下汽车记录仪是借助汽车电量进行工作的,当汽车熄火后记录仪工作就会停止。虽然,借助汽车自身电瓶电源能够在汽车熄火后为行车记录仪进行持续供电,但若汽车熄火的时间较长时,也会造成电瓶的电量耗尽,使得汽车无法点火启动。
其次是存储空间的问题。如果要把行车记录仪拍下来的视频全部保存起来,哪怕视频的压缩技术再成熟,最后加到一起也是个天文数字。因此,一般情况下汽车记录仪都是采用循环录制的方式,即当汽车记录仪的存储空间快满的时候,记录仪自动删除时间最靠前的一段,来存储新录制的视频,这样车主实际上只能查看到最近一段时间的视频,若事故发生在较长时间之前,则无法查看,从而失去了停车监控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目前行车记录仪在停车后进行实时停车监控中所出现的耗能及耗存储空间的问题,提供一种基于声音方位识别的车载智能监控系统。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基于声音方位识别的车载智能监控系统,主要由2路以上的声音采集模块、无线传输模块、微处理器、电机驱动模块、转向电机和摄像头组成;每路声音采集模块包括声音识别电路和声音幅值检测电路;其中声音识别电路的输出端直接连接微处理器的一个输入端;声音幅值检测电路经由无线传输模块连接微处理器的另一个输入端;微处理器的一个输出端经由电机驱动模块连接转向电机;摄像头安装在转向电机上;微处理器的另一个输出端连接摄像头的拍摄启动控制端。
上述方案中,声音识别电路包括麦克风MIC、三极管T1、比较器U1、LED二极管D1、电阻R1-R6、可变电阻R7以及电容C1-C4;电阻R6和电容C3相并联后,并接在麦克风MIC的两端;麦克风MIC的一端同时连接电阻R1的一端和电容C2的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同时电阻R2的一端和三极管T1的基极;三极管T1的集电极同时连接电阻R3的一端、电容C4的一端和比较器U1的反相输入端;电容C1的一端和电阻R1-R3的另一端接电源电压VDD;电容C1的另一端、麦克风MIC的另一端、三极管T1的发射极和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GND;可变电阻R7的一端接电源电压VDD,可变电阻R7的另一端接地GND,可变电阻R7的控制端接比较器U1的同相输入端;电阻R4的一端接比较器U1的输出端,另一端接电源电压VDD;电阻R5的一端与LED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接比较器U1的输出端,LED二极管D1的阳极接电源电压VDD;比较器U1的输出端形成声音识别电路的输出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9548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