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肛瘘定向挂线紧线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95573.8 | 申请日: | 2017-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597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0 |
发明(设计)人: | 蒋守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3205 | 分类号: | A61B17/3205;A61B17/12;A61M1/00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113 | 代理人: | 朱伟军 |
地址: | 2155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肛瘘 定向 挂线紧线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外科手术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肛瘘定向挂线紧线器,是一种在高位肛周脓肿和高位肛瘘治疗中对需要引流或勒割的肛肠环部进行挂线与紧线处理的手术器材。
背景技术
瘘是人或动物体内发生脓肿时生成的管子,管子在开口或在皮肤表面或与其它内脏相通,病灶内的分泌物可以由瘘管溢出。肛瘘是肛肠外科领域中颇为难治的疾病之一,对于前述的高位肛周脓肿和高位肛瘘手术,不仅要求手术者(手术医生)具有良好的技术,而且还要求具有丰富的手术经验,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在此类疾病的研究上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在此之中,肛瘘挂线技术始终是研究的重点。
挂线技术是中医的传统特色疗法,首载于明代的《古今医统大全》,该法因既能治愈高位肛瘘,又不会导致完全性肛门失禁,从而被临床医生沿用至今。近年来,该疗法的作用原理已被阐明,具体可归纳为:慢性勒割作用、引流作用、异物刺激作用和标志作用,并且引流作用逐渐被业界置于首要位置。通过资料研究及临床实践表明:对高位肛瘘、高位肛周脓肿的挂线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实挂线;二是虚挂线。所谓的实挂线是对所处理的肛肠环部进行慢性勒割,最终切断受累及的肛肠环部;所谓的虚挂线是指对受累及之肛肠环部进行引流。在实挂线及虚线挂处理过程中都存在相应的技术问题,就前者的实挂线而言,由于在挂线时需要控制对所欲勒割之肛肠环部的慢性切开,并且需要在术后患者恢复过程中不断地紧线,临床上的紧线均凭医生的个人经验把握,因此究竟是紧得多一点而藉以加快进程还是紧少一点以便更好地保护肛门的控便功能,往往因医生而异,即医生各持已见,有失临床的客观性。此外,紧线过程繁琐,每次紧线犹如作一次临床小手术,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就后者的虚挂线而言,由于要求在手术过程中对经过肛肠环部的脓肿腔隙或肛瘘的管腔通过器械(圆头探针在弯钳辅助下)进行引流处理,因此手术操作较为困难,其原因在于没有合理的器械来帮助术者轻松完成造口及挂线。
发明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1642381B推荐的“肛瘘挂线器”弥补了先有技术如CN201064458Y(一种高位肛瘘挂线器)、CN2559317Y(高位肛瘘挂线器)和CN101214165A(一种治疗肛瘘的压力控制单向挂线器)的弊端(参见CN101642381B的说明书第0004至0006段)并且客观上能体现说明书第0020段记载的技术效果。
但是前述CN101642381B依然存在以下缺憾:其一,由于紧线器(专利称“引流线标准紧线装置”)的结构体系的紧线卡扣不具有弹性闭合力即无法由自身的弹性变化如闭合时将引流线挟紧(或称夹住),因而在引流线穿过紧线器后需由手术医生对引流线的末端(即“肛瘘勒割线”,以下同)打结,于是一方面增加了手术医生的工作强度,另一方面使手术时间延长,再一方面因打出的结的位置与实际期望的紧线程度存在差异而影响对肛瘘的勒割效果;其二,由于在引流线的末端打出的结存在松解之虞,因而一旦松解,那么必然导致紧线失效,影响定向勒割,甚至需要重新进行挂线紧线,给受术者增加痛苦;其三,由于紧线卡扣易积便(粪便)并且不利于清洁,因而极易对创面产生感染;其四,由于是通过打结方式将引流线的末端定位的,因而不能满足对引流线的任意程度的无级调节要求,特别是受术者自身难以甚至根本不能进行自主紧线操作,然而在实际的肛瘘治疗过程中,患者依据自身感受对引流线调整的效果远比手术医生帮助调整的好。鉴于并非限于前述的缺憾,有必要继而改进,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使引流线紧线装置的结构体系的紧线卡扣自动地将引流线管制在紧线后的位置并且无需在引流线的末端打结而藉以既可减轻手术医生的工作强度又能缩短手术时间以及保障期望的紧线效果、有利于避免引流线从紧线卡扣挣脱而藉以保障对肛瘘勒割的正常进行、有益于消除在紧线卡扣处出现积便情形而藉以确保肛门创面清洁、有便于患者依据自身感受并且自主地对引流线紧线而藉以体现理想的无级紧线效果的肛瘘定向挂线紧线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未经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9557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皮肤科用病灶清刮器
- 下一篇:双轨道皮肤切开缝合辅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