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子轰击电离源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96165.4 | 申请日: | 2017-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6853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5 |
发明(设计)人: | 黄泽建;方向;江游;熊行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1J49/02 | 分类号: | H01J49/02;H01J49/14;H01J49/26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庆龙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 轰击 电离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轰击电离源,包括:馈通法兰组件以及电子轰击电离源组件;馈通法兰组件包括:一个标准法兰和多个馈通电极,标准法兰上包含有若干个用于固定电子轰击电离源组件的螺纹孔;馈通电极为圆柱形的金属杆,馈通电极沿轴向穿过标准法兰;馈通法兰组件上的馈通电极布局与电子轰击电离源组件的引线电极出线布局一一对应,且馈通法兰组件上的馈通电极与电子轰击电离源组件的引线电极出线通过直接对插的方式实现电气连通;电子轰击电离源组件包括:离子源基座、电离室、两个灯丝部件、推斥极、透镜组、加热器、温度传感器、温度控制器和一对磁铁。本发明提供的电子轰击电离源体积较小,功能较全,可以很方便地集成到便携式质谱仪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质谱仪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轰击电离源。
背景技术
质谱仪是研究物质基本组成、结构特征、物理和化学性质最基本的仪器之一,是生命科学、材料科学、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必备仪器,是现代分析仪器的核心。它本质是利用电场和/或磁场将运动的离子按它们的质荷比分离后进行检测的一种波谱方法。通过测量离子的准确质量即可确定离子的化合物组成。它主要用于化合物的结构鉴定,它能提供化合物的分子量、元素组成以及官能团等结构信息。它分析范围广泛,适用于气体、液体和固体;它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样品用量小;它可以直接定性分析;借助各种分离手段,还可以对复杂化合物进行准确的定量分析。因为质谱仪的这些特点,它广泛用于有机化学、生物学、地球化学、核工业、材料科学、环境科学、医学卫生、食品化学、石油化工等领域以及空间技术和公安工作等特种分析领域。质谱仪根据质量分析器的不同,而分为磁质谱仪、飞行时间质谱仪、四极质谱仪(包括四极杆质谱仪和离子阱质谱仪)、傅立叶回旋共振质谱仪、轨道离子阱质谱仪,以及各种杂交质谱仪等等。
大多数质谱仪属于大型精密仪器设备,一般安装在实验室里进行操作和使用。而军事行动、工业生产、事故救援等现场检测领域对质谱仪提出了小型化的旺盛需求,便携式质谱仪的研发成为研究热点。四极质谱仪因为体积小、结构简单、技术相对成熟、成本低廉而成为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质谱仪之一,这也使其成为便携式质谱仪发展的首选。
一台四极质谱仪通常由进样系统、离子源、四极杆质量分析器、检测器、真空系统和数据处理等系统组成。如图1和图2所示。离子源是使中性原子或分子电离,并从中引出离子束流的装置,它是质谱仪必不可少的一个部件。其中,用于四极质谱仪的离子源,常见的有电子轰击电离(EI)源、化学电离源、紫外光电离离子源、辉光放电源、电喷雾离子源、大气压化学离子源等等。虽然各种大气压离子源的应用越来越多,但是使用最广泛、也是最基础的仍然是电子轰击电离源,商用的标准谱图就是采用标准电离条件,即70eV的电子轰击电离源电离得到。
电子轰击电离(EI)源通常由电离室、灯丝、接收极、推斥极、拉出透镜、聚焦透镜、逐出透镜组成,如图3所示。灯丝通电发热产生电子,电子在电场作用下形成高速(高能)电子束,电子束穿过电离室并被接收极接收,在电子穿过电离室的过程中,电子束冲击电离室中的样品,从而产生电子和分子离子M+,M+继续受到电子轰击而引起化学键的断裂或分子重排,瞬间产生多种离子。离子在推斥极、拉出透镜、聚焦透镜和逐出透镜的作用下被从电离室拉出、聚焦和逐出,从而供下一步分析用。
但是目前的电子轰击电离(EI)源一般体积较大,不太适用于小型便携式质谱仪。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轰击电离源,本发明提供的电子轰击电离源体积较小,功能较全,可以很方便地集成到便携式质谱仪中。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子轰击电离源,包括:馈通法兰组件以及电子轰击电离源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9616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