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Psoriasin抗体和LL‑37抗体在制备防治银屑病的药物中的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196902.0 申请日: 2017-03-29
公开(公告)号: CN106943594A 公开(公告)日: 2017-07-14
发明(设计)人: 郑焱;李昌吉;杨珮雯;邵永平 申请(专利权)人: 西安交通大学
主分类号: A61K39/395 分类号: A61K39/395;A61P17/06
代理公司: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61215 代理人: 刘国智
地址: 710049 陕*** 国省代码: 陕西;6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psoriasin 抗体 ll 37 制备 防治 银屑病 药物 中的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涉及Psoriasin抗体和LL-37抗体在制备防治银屑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银屑病是一种发病率高,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银屑病的病理表现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KC)过度增殖,异常分化,真皮浅层血管迂曲增生扩张,真表皮炎症细胞浸润,浸润的主要细胞为中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在急性期,可见中性粒细胞形成的Munro微脓疡,慢性期主要为T淋巴细胞浸润。目前多采用维A酸类药物进行治疗,但效果不佳且易复发,后期副作用也较大,小分子生物疗法虽然效果较好,但费用极高,患者难以承受,且远期复发率并未降低,故目前银屑病的治疗成为研究的重点问题。

众所周知,皮肤是外界微生物进入机体的天然屏障,银屑病虽然表皮屏障被破坏,却很少发生皮损的局部感染,这一现象与银屑病皮损中存在大量的抗菌蛋白相关,这些抗菌蛋白包括psoriasin、防御素和LL-37,其在炎症或感染时由KC或浸润的炎性细胞产生,其不仅有抗微生物的作用,且可趋化免疫细胞,刺激KC及浸润的免疫细胞产生一系列的前炎性因子,从而调节靶细胞的增殖、凋亡和分化。研究表明,在银屑病中,真皮变化早于表皮,发病最初是真皮浅层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一系列炎症细胞的浸润和血管的增生。研究表明,在银屑病初始发病中,真皮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一系列炎症细胞的游出和分化,这些炎症细胞主要有中性粒细胞、Th1细胞、Th17细胞及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lasmicdentriticcell,pDC)。受损细胞释放自身的DNA和RNA,后两者均可与抗菌肽LL-37结合形成复合物(银屑病患者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可产生大量的LL-37),这些复合物可活化pDC并使之产生干扰素α(interferon,IFN);其也可产生IL-1β、IL-6和TNFα,这些均可促进KC分泌INFα。而后者可促进DC的成熟并分泌IL-12和23,从而使幼稚T细胞向Th1和Th17细胞分化,并通过淋巴管和血管,到达病灶区域。在此区域,Th1细胞产生TNFα和IFNγ,Th17细胞分泌IL-17和IL-22,从而促进KC的增殖和血管新生。故Th17细胞的成熟在银屑病炎性因子的浸润和血管新生及KC增殖中均有重要作用。

Psoriasin最初是由Madsen等于1991年从银屑病患者异常增生的角质细胞中分离得到。编码该蛋白的基因位于人染色体1q21表皮分化复合物区的S100基因簇,因此它可能在表皮的生物学功能中起重要作用,其在银屑病的KC中表达升高,其后,在膀胱鳞状细胞癌,原位乳癌和侵袭性乳癌中均有较高表达,人脑和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中也检测到psoriasin的表达。psoriasin的分泌可由多种因素诱导,在紫外线、促炎症性细胞活素(如IL-1、IL-17、TNF-α、制瘤素-M)和细菌鞭毛蛋白等条件的刺激下,psoriasin的分泌量也会相应增加。psoriasin能够通过上调炎性通路来促进乳腺肿瘤的形成。psoriasin的灭菌作用得益于它与Zn2+结合的特性。Zn2+是细菌进行正常新陈代谢的关键元素,而psoriasin可通过与Zn2+螯合来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同时,在PH<6的酸性条件下,psoriasin还可引起细菌生物膜结构的穿孔。

抗菌肽LL-37是目前在人体中发现的cathelicidins家族的唯一成员。1995年Cowland等报道从人骨髓中性粒细胞中发现了一种具有α-螺旋结构的cathelicidin CAP-18(hCAP-18),其是LL-37的前体。hCAP-18/LL-37编码基因位于人染色体3p21.3,含有3个内含子和4个外显子,其中第4个外显子编码成熟肽LL-37[10]。LL-37存在于人体多种细胞中。除了在上皮组织中有表达外,LL-37在人中性粒细胞、NK细胞和肥大细胞中也会持续表达。目前已知天然免疫系统中表达LL-37的其它细胞有树突状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在间充质干细胞和骨髓基质。在银屑病皮损中,LL-37高表达于表皮全层的KC细胞质和浸润的中性粒细胞中,其可分泌游离出细胞存在于细胞间质中。LL-37具有抗Gram阳性、阴性菌,真菌及病毒的活性。除抗菌作用外,LL-37还可刺激肥大细胞脱颗粒并可趋化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肥大细胞和巨噬细胞。LL-37有促进血管的形成和生长、促进伤口愈合的功能。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969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