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耐候型玻璃钢制品真空导入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98055.1 | 申请日: | 2017-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8188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7 |
发明(设计)人: | 梁如高;李光彬;周胜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海庆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70/44 | 分类号: | B29C70/44;B29C70/54;B29B15/00;B29K67/00 |
代理公司: | 重庆谢成律师事务所 50224 | 代理人: | 刘贻行 |
地址: | 409100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耐候型 玻璃 钢制品 真空 导入 加工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耐候型玻璃钢制品真空导入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准备模具—喷涂胶衣层—铺设至少3层玻璃纤维—铺设带孔隔离膜—铺设布置导流管—铺设导流网—铺设真空袋—抽真空—导入树脂—脱模;改变了传统真空导入加工方法中导流管与导流网的铺设顺序,制得的玻璃钢制品内表面无管压痕迹;所制备的胶衣树脂选用了性能优异且能相互协同的原料组分进行制备,制备得到的胶衣具有优异的耐候性,能确保玻璃钢制品在高温、严寒等各种各样的环境中,不会过早老化;本发明的基层树脂能够很好的浸润玻璃纤维,最终制得的玻璃钢制品质量高且稳定,耐候性能优异,适合户外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玻璃钢制品的加工方法,具体涉及一种耐候型玻璃钢制品真空导入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玻璃钢制品是近五十多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复合材料。我国已广泛采用玻璃钢制造各种小型汽艇、救生艇、游艇、风电机舱罩以及汽车制造业等,节约了不少钢材。由于玻璃钢制品具有优异性能,适应范围非常广泛,因此它的市场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目前,玻璃钢制品在户外使用居多,比如用玻璃钢制作的风电机舱罩,因其经常暴露在阳光、风雨、高温、严寒等各种各样的环境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耐候性能较差的玻璃钢制品容易出现粉化、变色、老化等现象,从而大大缩短了使用寿命。现有的玻璃钢制品中,为了改善玻璃钢外观和保护玻璃钢结构层的材质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常在玻璃钢表面涂覆一层胶衣;而所涂覆胶衣的耐候性将极大程度上决定玻璃钢制品的耐候性能,为了提高玻璃钢制品的耐候性能和使用寿命,避免其受外界气候、温度等因素的影响,过早发生老化,势必需要提高外层所涂覆胶衣的耐候性;如果涂覆的胶衣层自身具有非常优异的耐候性,那么整个玻璃钢制品的耐候性也将得到极大的提高。
现有的玻璃钢制品的加工方法有很多种,而通过真空导入方法加工制造玻璃钢制品,操作简单,制造出的玻璃钢质量稳定,且有利于节约成本;真空导入方法使用单面模具即可制备出树脂分布均匀、质量高且稳定的玻璃钢制品;并且加工过程中树脂损耗少、有害物质挥发少,是一种安全且友好的加工方法。
因此,为了满足户外玻璃钢制品的使用需求,确保其使用寿命,本发明提供一种耐候型玻璃钢制品真空导入加工方法,制备出的玻璃钢制品具有优异的耐候性,不易老化,质量稳定,性能优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耐候型玻璃钢制品真空导入加工方法,通过此方法制备出的玻璃钢制品具有优异的耐候性能,不易老化,质量稳定,性能优异。
本发明提供的耐候型玻璃钢制品真空导入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准备模具:将模具进行清理并涂抹脱模剂待用;
b喷涂胶衣层:将胶衣树脂喷涂到步骤a所得的模具上,室温下静置至胶衣树脂固化;
c铺设材料:将处理所得的玻璃纤维铺设至少3层到步骤b所得的胶衣层上,然后铺上带孔隔离膜,在带孔隔离膜上布置导流管,再将导流网铺设于导流管上,最后铺设真空袋;
d抽真空:对模具抽真空并检查气密性;
e导入树脂:向模具中导入基层树脂成型;
f脱模:制品固化后进行脱模及后处理;
所述步骤b中,胶衣树脂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邻苯型不饱和聚酯树脂100份、氯磺化聚乙烯10-20份、聚二甲基硅氧烷2-5份、气相二氧化硅1-5份、氧化锌5-7份、氢氧化铝1-5份、轻质碳酸钙6-8份、钛白粉1-2份、苯乙烯20-25份、异辛酸钴0.1-0.3份、过氧化甲乙酮3-5份、胺基嚓吮二酮1-3份、紫外线吸收剂0.5-1份、抗氧剂1010 0.2-0.3份、抗氧剂168 0.1-0.2份、二烷基二硫代硫酸锌0.2-0.3份;
进一步,所述步骤c中,通过热-化学处理法处理玻璃纤维,使用的表面处理剂为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海庆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海庆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9805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