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区块链处理方法、记账节点及验证节点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98432.1 | 申请日: | 2017-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653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阎军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40/00 | 分类号: | G06Q40/00;G06Q40/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0 | 代理人: | 李梅香;张颖玲 |
地址: | 100053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区块 处理 方法 记账 节点 验证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区块链处理方法、记账节点及验证节点,应用于记账节点中所述区块链处理方法包括:接收至少两种交易类型的交易信息;基于共识机制,将通过验证的至少两种交易类型的所述交易信息形成区块;将所述区块发布到区块链网络中,其中,所述区块,用于按照所述交易信息对应的交易时间顺序链接成区块链;所述区块链包括至少两种交易类型的交易信息。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区块链处理方法,记账节点可以接收至少两种以上的交易类型的交易信息,将两种类型以上的交易信息融合记录到一个区块链中,减少了区块和区块链的数量的产生,减少了区块链网络的记账节点个数和类型,简化了区块链网络及系统开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区块链处理方法、记账节点及验证节点。
背景技术
区块链是一种按照时间顺序将数据区块以顺序相连的方式组合成的一种链式数据结构,并以密码学方式保证的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的分布式账本。
区块链是利用块链式数据结构来验证与存储数据、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利用密码学的方式保证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
区块链使用块链式结构以及共识机制取代了目前互联网对中心服务器的依赖,所有交易数据都被记录在区块链中,单个节点无法修改交易数据,从而保证了账簿的安全可靠。
比特币的出现第一次让区块链进入大众视野,之后产生了莱特币、以太币、等可编程货币。可编程货币的出现,使得价值在互联网中直接流通成为可能。区块链构建了一种全新的去中心化的数字支付系统,随时随地的货币交易、毫无障碍的跨国支付以及低成本运营的去中心化体系都让这个系统变得魅力无穷。
利用区块链技术,各个节点共同维护一份公共账簿,这份账簿记录了所有的交易记录,一笔交易只有记录到公共账簿中才意味着该笔交易执行完成。现有区块链系统中验证节点是对等的,所有验证节点均可以对系统中的交易进行验证,并且通过共识机制将交易发布到区块链中。
在区块链系统中包括有进行交易信息验证的验证节点,以及对通过验证的交易信息进行记录形成区块链中的区块的记账节点。
现有的区块链的使用过程中发现,区块链系统中的记账节点多,且记账节点形成的区块多,从而导致记账节点之间基于共识算法对区块的确认操作多,整个区块链网络的开销高等诸多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区块链处理方法、记账节点及验证节点,期望降低区块链网络的计算开销。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区块链处理方法,应用于记账节点中,包括:
接收至少两种交易类型的交易信息;
基于共识机制,将通过验证的至少两种交易类型的所述交易信息形成区块;
将所述区块发布到区块链网络中,其中,所述区块,用于按照所述交易信息对应的交易时间顺序链接成区块链;所述区块链包括至少两种交易类型的交易信息。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基于共识机制,将通过验证的至少两种交易类型的所述交易信息形成区块,包括:
基于所述共识机制,将预定时间范围内产生的至少两种交易类型产生的所有交易信息记录到一个所述区块中。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验证节点发送的验证信息,其中,所述验证信息包括所述交易信息的交易标识及验证结果;其中,所述验证结果用于指示所述交易信息是否通过验证;
所述将通过验证的至少两种交易类型的所述交易信息形成区块,包括:
根据所述验证结果确定出通过验证的交易信息;
将通过验证的所述交易信息形成所述区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984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产品信息快速匹配多个平台的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待收本金管理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