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碳纳米管电场定向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98863.8 | 申请日: | 2017-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045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30 |
发明(设计)人: | 何燕;高江姗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82B3/00 | 分类号: | B82B3/00;B82Y30/00;B82Y40/00 |
代理公司: | 青岛中天汇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7241 | 代理人: | 郝团代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电场 定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碳纳米管的电场定向领域,是一种能够获得大量排列方向一致的碳纳米管的装置。属于纳米材料的定向领域。
背景技术
碳纳米管,是石墨片按照一定螺旋角卷曲而成的、直径为纳米级的管状物质。其有非常大的长径比,沿着长度方向的热交换性能很高,而相对的其垂直方向的热交换性能较低,通过合适的取向,碳纳米管可以合成高各向异性的热传导材料。通过对碳纳米管的定向,能够更好地发挥碳纳米管的导电、导热等性能。而运用电场力对碳纳米管进行定向是目前应用较多且效果显著的方法,电场的作用会使碳纳米管沿电场方向产生取向扭转的诱导力,从而使碳纳米管的轴向沿电场方向分布。
由于进行电场定向实验的液体的浓度、状态、体积可能不同,因此需要的电场强度大小需要多次实验进行调节、摸索,所以迫切需要电场强度可调的定向装置。
匀强电场的场强公式:
E=U/d(1)
其中E为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单位为V/m,U为所施加的电压,单位为V,d为沿场强方向两点间距离,单位为m。由公式(1)可知,电场强度的大小与两电极之间的距离成反比,因此可以通过调节两电极间的距离来控制电场强度的大小。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场强度可调节的碳纳米管电场定向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碳纳米管电场定向装置主要由电极定位装置、电极定向装置、支撑装置组成,其特征在于:电极定位装置包括可调螺母、升降螺纹丝杆、上横梁、下横梁、弹簧Ⅰ、导柱Ⅰ、弹簧Ⅱ、导柱Ⅱ;定向电极部分包括上电极板、下电极板、培养皿、上电极接口、下电极接口;支撑装置由支柱Ⅰ、支柱Ⅱ、地脚Ⅰ、地脚Ⅱ、地脚Ⅲ、地脚Ⅳ组成。
在电极定位装置中,升降螺纹丝杆上部焊接可调螺母,向下穿过上横梁和下横梁的中心孔,下端与上电极板的电极接口相抵;弹簧Ⅰ和弹簧Ⅱ分别套在导柱Ⅰ和导柱Ⅱ上,导柱Ⅰ和导柱Ⅱ固定在上横梁并穿过下横梁孔固定在上电极板,其中弹簧Ⅰ和弹簧Ⅱ在上横梁、下横梁之间。
在电极定向装置中,培养皿放置在下电极板中心位置;上电极板、下电极板上各有一处电极接口,通过导线可连接电源。
在支撑装置中,下横梁由支柱Ⅰ、支柱Ⅱ支撑,下电极板上固定绝缘的地脚Ⅰ、地脚Ⅱ、地脚Ⅲ、地脚Ⅳ,支撑整个装置。
本发明的效果是:试验时可以实现不同电场强度下的碳纳米管定向,通过对上、下电极板之间距离的调节,来改变电场强度的大小,即碳纳米管受到的电场力的大小;若在电极接口连接变压器,可以增大电场强度的调节范围;可以实现直流电和交流电两种效果的定向。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安装图。
附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安装图的俯视图。
图中:1.可调螺母、2.升降螺纹丝杆、3.上横梁、4.下横梁、5.弹簧Ⅰ、6.导柱Ⅰ、7.弹簧Ⅱ、8.导柱Ⅱ、9.上电极板、10.下电极板、11.培养皿、12.支柱Ⅰ、13.支柱Ⅱ、14.上电极接口、15.下电极接口、16.地脚Ⅰ、17.地脚Ⅱ、18.地脚Ⅲ、19.地脚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具体的实施方法:
如图所示,一种碳纳米管电场定向装置主要由电极定位装置、电极定向装置、支撑装置组成,其特征在于:电极定位装置包括可调螺母(1)、升降螺纹丝杆(2)、上横梁(3)、下横梁(4)、弹簧Ⅰ(5)、导柱Ⅰ(6)、弹簧Ⅱ(7)、导柱Ⅱ(8);定向电极部分包括上电极板(9)、下电极板(10)、培养皿(11)、上电极接口(14)、下电极接口(15);支撑装置由支柱Ⅰ(12)、支柱Ⅱ(13)、地脚Ⅰ(16)、地脚Ⅱ(17)、地脚Ⅲ(18)、地脚Ⅳ(19)。
在电极定位装置中,升降螺纹丝杆(2)上部焊接可调螺母(1),向下穿过上横梁(3)和下横梁(4)的中心孔,下端与上电极板的上电极接口(14)相抵;弹簧Ⅰ(5)和弹簧Ⅱ(7)分别套在导柱Ⅰ(6)和导柱Ⅱ(8)上,导柱Ⅰ(6)和导柱Ⅱ(8)固定在上横梁(3)并穿过下横梁(4)孔固定在上电极板(9),其中弹簧Ⅰ(5)和弹簧Ⅱ(7)在上横梁(3)、下横梁(4)之间。
在电极定向装置中,培养皿(11)放置在下电极板(10)中心位置;上电极板(9)、下电极板(10)上分别有上电极接口(14)和下电极接口(15),通过导线可连接电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科技大学,未经青岛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9886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轨道车辆全方位清洗装置
- 下一篇:一种有利于携带的汽车清洗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