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安装接触轨的绝缘支撑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99381.4 | 申请日: | 2017-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282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曾鉴;邓茂涛;姜兴振;李贵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金和工贸有限公司;湖南华品轨道交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M1/30 | 分类号: | B60M1/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安装 接触 绝缘 支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接触轨的绝缘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城市轨道交通接触轨系统是由线路沿线设置的接触轨及其附件作为车辆供电主体的,而绝缘支撑装置是将接触轨及其附件等带电体与安装基础进行电绝缘,并对带电体提供支撑的重要组成部件。
在目前工程应用过程中,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存在曲线、线路倾斜、土建施工偏差及安装预埋位偏差等情况。同时出于降低建造成本和节约土地的目的,在系统设计中留给接触轨系统的安装空间在满足标准的情况下将会尽量压缩,因此要求绝缘支撑装置在满足可靠性的情况下还应具有轻便、体积小、安装便利,具有多向调节功能等特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装接触轨的绝缘支撑装置。该装置受力结构设计合理,体积小巧,安装便利,在安装时能够多向调节功能,可在多方向进行移动或转动调节,能够适应线路各种复杂情况的安装调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安装接触轨的绝缘支撑装置,至少包括支座(1)、夹持件(2)、绝缘子下附件(3)、绝缘体(4)组成,支座(1)将夹持件(2)夹持在支座(1)的夹持面(1a、1b)之间,并且夹持件(2)将绝缘子下附件(3)夹持在夹持件(2)的夹持面(2a、2b)之间;支座(1)上具有安装连接孔(k1)和夹持连接孔(k2);夹持件(2)上具有长孔(k3);支座(1)的夹持面(1a、1b)和夹持件(2)的外缘面(2c、2d)为弧面,且相互配合。
优先地,支座(1)的夹持面(1a、1b),夹持件(2)的外缘面(2c、2d)及绝缘子下附件芯棒(3)的外缘面(3a)设有环形排列的凸起(vex)或/和凹槽(cav)。
优先地,支座(1)为铝合金挤压型材。
优先地,夹持件(2)上的孔(k3)是用于仰俯调整的长孔或长圆锥形孔,所属长圆锥形孔靠近夹持件旋转中心一端的横截面是圆形,另一端的横截面是长圆形。
优先地,夹持件(2)与绝缘子下附件(3)连接后,在紧固件(6)拧紧一定深度时,绝缘子可绕绝缘子下附件(3)的旋转轴线旋转但不能沿其旋转轴线方向移动。
优先地,支座(1)夹持面(al,a2)外侧设有加强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中支座的夹持面和夹持件的外缘面为相互配合的弧面,该种连接方式可使该绝缘支撑装置具有绕X轴旋转调节的功能。同时该弧面可使夹持力指向X轴,并稳定的传递给绝缘子下附件,对接触轨提供支撑,即使夹持件发生偏转,夹持力指向和传递不发生破坏。
2、本发明中绝缘子在Y向的进出调节方便,在未紧固情况下,可通过调节绝缘子与夹持件的相对位置的方式实现。
3、本发明中部件较少,在工程使用过程中仅有三种活动部件,且紧固件最低仅需四套即可实现安装紧固,这在工程安装过程中具有较大优势。
附图说明
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其中:
图1所示为本发明绝缘支撑装置组合的轴侧图;
图2所示为本发明支座外观的轴侧图;
图3所示为本发明绝缘子与夹持件的组合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发明夹持件组合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发明中一种绝缘支撑装置组合变型的轴侧图;
图6所示为图5中绝缘支撑装置组合的支座示意图;
图7所示为本发明中另一种绝缘支撑装置组合变型的轴侧图;
图8所示为图7中绝缘支撑装置组合的支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图2、图3、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绝缘支撑装置,首先将夹持件(2)对扣在一起,对扣的夹持件(2)内部形成弧面孔,在弧面上设有凸起(vex)和凹槽(cav),夹持件(2)上有2个用于紧固件(6)连接的弧形长通孔(k3)。
将对扣好的夹持件(2)装入支座(1)中,再将紧固件(6)穿过孔(k2)、(k3)拧到适当位置,使夹持件(2)组合与支座(1)间可以相对移动和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金和工贸有限公司;湖南华品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未经成都金和工贸有限公司;湖南华品轨道交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9938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