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耳鸣治疗系统及治疗仪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99779.8 | 申请日: | 2017-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418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5 |
发明(设计)人: | 蔡跃新;郑亿庆;杨海弟;高晓龙;许学添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广州嘿麦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11/00 | 分类号: | A61F11/00;A61N1/36;A61M2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12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耳鸣 治疗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听力治疗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通过音乐滤波再增强的耳鸣治疗系统及治疗仪。
背景技术
主观性耳鸣是指在没有外源声音或电刺激情况下的一种声音感觉。耳鸣是一种常见症状,许多全身和耳部的疾病均可引起耳鸣。它严重影响国民身体健康和引发多种社会问题,根据流行病学资料统计显示,约35%的成人有过耳鸣的经历,大约有3-7%的人曾经因为耳鸣耳就医,其中0.5-2.5%的人诉耳鸣对其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导致难以集中注意、正常交流、工作和睡眠,甚至严重至有自杀倾向。同时,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群都会出现耳鸣,随年龄增大耳鸣发生率逐渐增加,最新研究显示耳鸣逐渐呈低龄化趋势,有报道发病率与成人相似。由于耳鸣病因复杂,机制不清,目前临床上没有统一有效的方法治疗耳鸣。根据最新的2014年美国耳鸣临床应用指南指出,根据循证医学证据统计,不推荐将抗抑郁药、抗惊厥药、抗焦虑药、鼓室内给药以及营养神经的银杏提取物或其他膳食补充药物作为治疗耳鸣的常规方法,同时也不推荐经颅磁刺激用于治疗耳鸣。指南专家组唯一建议患者在进行听力检测了解耳鸣侧别、持续时间和听力、耳鸣情况后接受耳鸣声治疗。
目前为止,声治疗耳鸣的方法很多,包括声掩蔽治疗、耳鸣再训练治疗,但以上方法均仅仅为症状处理手段,并不直接通过疾病发病机制治疗耳鸣,获得持久的效果。例如,掩蔽治疗产生的后抑制效应仅能维持数秒至数十分钟,重复多次治疗仍难以获得持久的抑制效应,而且已有多项研究表明长期掩蔽治疗对耳鸣患者的症状及心理状况改善并无明显优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耳鸣治疗系统,先对音乐音频信号进行频谱整平,再滤掉以耳鸣频率为中心的一段频带,接着增强滤掉频带以外两侧的能量,通过播放滤波增强后的音乐配合耳道周围的迷走神经刺激,以达到在日常音乐欣赏的过程中治疗耳鸣的效果。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耳鸣治疗系统,包括音频处理模块、音频播放模块、微电流产生模块和耳机;音频处理模块接收音乐音频信号和耳鸣频率信息,对音乐音频信号进行频谱整平,再滤除以耳鸣频率为中心频率的一段频带,接着增强滤除的以耳鸣频率为中心频率的一段频带以外两侧的能量,再发送到音频播放模块经过耳机输出进行播放;耳机带有导电电极,微电流产生模块与耳机的导电电极连接,在音频播放模块播放音乐的同时产生微电流脉冲信号,以刺激经过耳道周边的迷走神经分支。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耳鸣治疗系统针对用户自身的耳鸣情况,个性化地治疗耳鸣,而且可以在日常音乐欣赏中进行治疗,当倾听愉悦的、个人喜好的歌曲时能使患者集中注意,达到调节大脑功能的效果,同时激活大脑的奖励系统诱导多巴胺的释放,对皮层重组起着重要作用,结合迷走神经刺激,可以有效增强大脑的可塑性改变,减少大脑中枢皮层的异常区域兴奋,治疗过程简单方便,效果明显。
进一步地,音频处理模块包括频谱整平模块、切迹滤波模块和能量增强模块;
的频谱整平模块以音乐音频的频率的倒数为系数乘以该频率所对应的能量,使得频率越高,能量越低,从而使较高频率区域加强对较低频率区域的中枢旁抑制作用;
切迹滤波模块对频谱整平模块输出的音乐音频信号进行滤波处理,滤波的频段为以耳鸣频率为中心频率的倍频程;
能量增强模块对切迹滤波模块输出的切迹滤波音乐音频信号的两段频带进行能量增强,增强能量的频带为切迹滤波模块滤除的以耳鸣频率为中心频率的倍频程两侧边缘以外相邻的两段频带。
进一步地,能量增强模块增强的能量为20分贝。
进一步地,能量增强模块增强能量的两段频带宽度为3/8倍频程。
进一步地,包括一交互模块,用于接收用户的输入信息,耳鸣中心频率,可由交互模块直接输入,再发送到音频处理模块。
进一步地,包括一耳鸣匹配模块,用于生成不同频率的模拟耳鸣音频信号,通过音频播放模块进行播放,用户通过交互模块选择与自身耳鸣最相似的模拟耳鸣音频信号,再发送到音频处理模块。
进一步地,交互模块用于调节音频播放模块所播放的音乐音频的响度;交互模块用于调整微电流产生模块产生的微电流脉冲的强度大小。
进一步地,耳机具有两个导电的电极,耳机内部有两条独立的电路,一条与音频播放模块相连接,为音频播放通路,另一条为电极与微电流产生模块相连接,为微电流通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广州嘿麦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广州嘿麦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9977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