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体隐藏式油烟收集排放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99971.7 | 申请日: | 2017-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0517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9 |
发明(设计)人: | 胡国良;朱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合欣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C15/20 | 分类号: | F24C15/2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许方 |
地址: | 215299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技术***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体 隐藏 油烟 收集 排放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体隐藏式油烟收集排放装置,采用了全新结构设计,应用吸气装置和动力装置之间的分体式设计,基于台板(1),利用所设计各个电控伸缩杆(9),实现吸气装置相对台板(1)上下面的移动,通过台板(1)实现吸气装置的隐藏,同时,针对吸气装置,设计采用主吸气装置(3)与两个侧吸气装置(4)的组合结构,在实际应用中,实现环抱式油烟收集场景,能够大大提高实际油烟收集的工作效率,如此,所设计分体隐藏式油烟收集排放装置在实现高效油烟收集排放效果的同时,实现了整体装置的隐藏,保证了外观的整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体隐藏式油烟收集排放装置,属于智能油烟排放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我们平时炒菜散发出的油烟是食用油和食物在高温条件下,产生的大量热氧化分解产物。烹调时,油脂受热,当温度达到食用油的发烟点170℃时,出现初期分解的蓝烟雾,随着温度继续升高,分解速度加快,当温度达250℃时,出现大量油烟,并伴有刺鼻的气味,油烟粒度在0.01微米-0.3微米。因此,油烟机是厨房必不可少的厨具设备,并且随着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各式各样的油烟机不断推出市场,不断向着更加吸力的标准迈步,但与此同时,油烟机使用的一些不足之处也逐渐被人们所意识到,诸如原有油烟机的体积大,且经常容易撞到头,然后厂家就推出了侧壁式油烟机,但是体积问题依旧存在,因此,在油烟机不断改进、创新的过程中,还有很多地方值得进一步优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分体隐藏式油烟收集排放装置,采用了全新结构设计,应用吸气装置和动力装置之间的分体式设计,并结合下位隐藏式位置设计,在实现高效油烟吸收效果的同时,实现了油烟机的隐藏。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分体隐藏式油烟收集排放装置,包括台板、排气管道、主吸气装置、两个侧吸气装置和控制模块,以及分别与控制模块相连接的电源、控制按钮、风机、两根电控转轴、至少两个电控伸缩杆;其中,电源经过控制模块分别为控制按钮、风机、两根电控转轴、各个电控伸缩杆进行供电;控制模块设置于台板的下表面,控制按钮设置于台板的上表面;主吸气装置的高度和两个侧吸气装置的高度相等;主吸气装置设置内置空腔,主吸气装置的其中一表面设置贯穿其内置空腔的镂空结构,两个侧吸气装置分别设置内置空腔,各侧吸气装置的其中一表面分别设置贯穿其内部空腔的镂空结构,两个侧吸气装置分别通过电控转轴与主吸气装置上镂空结构所在面上相对的两边相活动连接,主吸气装置和两个侧吸气装置三者位于同一水平高度,各侧吸气装置分别以其所连电控转轴为轴进行转动,转动过程中各侧吸气装置上的镂空结构分别面向主吸气装置上的镂空结构,并且两个侧吸气装置上的镂空结构随各自转动,同时与主吸气装置上的镂空结构相贴合;台板表面设置贯穿上下面的贯通区,两个侧吸气装置同时与主吸气装置相贴合所构整体的竖直投影尺寸与该贯通区的尺寸相适应;各根电控伸缩杆上伸缩杆的顶端分别与主吸气装置的底边相固定连接,各根电控伸缩杆的底端分别固定设置于台板表面贯通区的正下方,两个侧吸气装置同时与主吸气装置相贴合所构整体在各根电控伸缩杆上伸缩杆的同步工作下,上下移动穿过台板表面的贯通区,其中,各根电控伸缩杆上伸缩杆均处于最短时,主吸气装置的顶面与台板上表面相平齐;各根电控伸缩杆上伸缩杆均处于最长时,主吸气装置的底面高于台板的上表面;排气管道位于台板的下方,排气管道的其中一端分别连通主吸气装置的内置空腔和两个侧吸气装置的内置空腔,排气管道的另一端置于指定烟气排放区,风机设置于排气管道中,且风机工作的气流方向指向指定烟气排放区。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各根电控伸缩杆均为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控制模块为微处理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微处理器为ARM处理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源为外部供电网。
本发明所述一种分体隐藏式油烟收集排放装置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合欣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合欣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9997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