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发动机进口旋转整流帽罩的热气防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02289.9 | 申请日: | 2017-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6101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4 |
发明(设计)人: | 苗海丰;李云单;高艳欣;闵现花;龚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02C7/047 | 分类号: | F02C7/047 |
代理公司: | 北京航信高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26 | 代理人: | 周良玉 |
地址: | 110015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发动机 进口 旋转 整流 热气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发动机进口旋转整流帽罩的热气防冰方法。所述用于发动机进口旋转整流帽罩的热气防冰方法包括:步骤1:使热气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热气经由篦齿、增压级转子出口流出,另一部分热气通过引气管进入集气腔,进入集气腔的热气称为防冰热气;步骤2:集气腔连接帽罩及风扇,使集气腔与帽罩和风扇一同旋转,从而使集气腔内的防冰热气能够进入帽罩;步骤3:使帽罩的内壁、外壁之间呈一夹角,使热气通道由前往后形成渐缩通道;使防冰热气经风扇叶片根部的出气孔流出,进入发动机主通道。该方法主解决了现有技术效率低的问题,由压气机引热气对帽罩整体以强制对流换热方式进行加热防护,提升帽罩表面温度,解决了该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防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发动机进口旋转整流帽罩的热气防冰方法。
背景技术
旋转整流帽罩是大涵道比航空发动机进口部件中需要采取防冰措施的主要部件。当发动机在运行过程中遭遇结冰气象条件时,过冷水滴撞击在整流帽罩外表面并发生结冰现象。帽罩外表面的积冰改变了帽罩外型面,使发动机进口处流场畸变增大,降低发动机的气动性能以及可操作性。当积冰达到一定体积,帽罩外表面积冰极有可能受前方气流冲刷或帽罩旋转产生离心力的影响发生脱落并被发动机吸入,为发动机内部转子部件带来严重的损害,甚至造成机毁人亡的事故。
现有技术的航空发动机旋转整流帽罩结构防冰方法主要依靠帽罩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将帽罩表面的过冷水滴或积冰甩脱。但是在发动机低转速运行状态下帽罩旋转产生的离心力相对较小,如果遭遇结冰环境产生结冰,不易将帽罩表面积冰甩脱。积冰的存在会破坏整流帽罩的气动外形,进而为发动机性能带来一定的危害,同时也破坏了发动机的隐身性能。而且一旦积冰体积达到一定程度使离心力变大而发生甩脱,势必会严重危害发动机运行安全。
现有的旋转帽罩结构防冰方法存在以下不足:
1、防冰效率低,单纯靠旋转产生的离心力甩脱积冰达不到理想防冰效果;
2、防冰区域小,帽罩前缘位置离心力小,水撞击量大,容易结冰。
因此,希望有一种技术方案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发动机进口旋转整流帽罩的热气防冰方法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上述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发动机进口旋转整流帽罩的热气防冰方法,所述用于发动机进口旋转整流帽罩的热气防冰方法包括:
步骤1:将压气机引出的热气经防冰控制附件和引气管后,使热气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热气经由篦齿、增压级出口流出,另一部分热气进入集气腔,进入集气腔的热气称为防冰热气;
步骤2:通过集气腔连接帽罩以及风扇,并使集气腔能够与帽罩和风扇一同旋转,从而使集气腔内的防冰热气能够分别进入帽罩以及风扇;
步骤3:使帽罩内壁、外壁之间呈一夹角,使热气通道由前往后形成渐缩通道;使防冰热气经风扇叶片根部的出气孔流出,进入发动机主通道。
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的集气腔与引气管出口之间通过篦齿进行封严。
优选地,所述集气腔通过热气冲击管与所述帽罩连接。
优选地,所述热气冲击管为两端为喇叭口形式的中空管。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发动机进口旋转整流帽罩的热气防冰方法,该方法主要为了解决发动机旋转帽罩结冰的问题,同时解决了现有技术的缺点:
1、针对传统结构防冰方法帽罩防冰效率低的问题,由压气机引热气对帽罩整体以强制对流换热方式进行加热防护,提升帽罩表面温度,解决了该问题;
2、针对防冰区域小的问题,本发明对帽罩前缘位置采用热气冲击加热的方式进行防冰保护,加强了对防冰关键部位的热防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未经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0228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火箭基组合循环发动机变结构进气道
- 下一篇:具有冲击板的飞行器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