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黄酮类化合物的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03117.3 | 申请日: | 2017-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7021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2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76 | 分类号: | G01N21/76;G01N27/447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杨璐 |
地址: | 723001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酮类 化合物 毛细管 电泳 电化学 发光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黄酮类化合物的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检测方法:向黄酮化合物标准品母液中加醋酸盐缓冲液,用分光光度计对其波谱扫描得到对照组图;分别用五种胺盐与黄酮化合物标准品母液在醋酸盐缓冲液中反应,用分光光度计波谱扫描反应物,将结果与对照组图比较;在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检测池中加入联吡啶钌电化学发光液,经循环伏安法检测得电化学发光基准图;在五个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检测池中加入联吡啶钌电化学发光液并加入五种溶液,经循环伏安法检测得五种对照图,经对比得到电化学发光信号最强的叔胺衍生化反应试剂;在进行后续处理完成检测。本发明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检测方法具有样品消耗少及分析结果不受样品氧化干扰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合物检测方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黄酮类化合物的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s)是一类存在于自然界的、具有2-苯基色原酮(flavone)结构的化合物,它们分子中有一个酮式羰基,第一位上的氧原子具碱性,能与强酸成盐,其羟基衍生物多具黄色,故又称黄碱素或黄酮。黄酮类化合物在植物体中通常与糖结合成苷类,小部分以游离态(苷元)的形式存在。绝大多数植物体内都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它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以及抗菌防病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黄酮类化合物中有药用价值的化合物很多,如:向天果、槐米中的芦丁和陈皮中的陈皮苷,均能降低血管的脆性及改善血管的通透性、降低血脂和胆固醇,用于防治老年高血压和脑溢血。由银杏叶制成的舒血宁片含有黄酮和双黄酮类,主要用于冠心病及心绞痛的治疗。全合成的乙氧黄酮又名心脉舒通或立可定,有扩张冠状血管、增加冠脉流量的作用。许多黄酮类成分具有止咳、祛痰、平喘及抗菌的活性,还能护肝、可解肝毒、抗真菌,用于治疗急/慢性肝炎及肝硬化。
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技术(英文名称为: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Electrochemiluminescence,简称:CE-ECL)兼有CE微量(即样品消耗量少)、迅速、高效和ECL高选择性及高灵敏性(检测限可达10-12-10-18mol/L)等特点。联吡啶钌(Ru(bpy)32+)电化学发光是一种高灵敏度的检测手段,其技术简单、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分析控制性强,无须外加光源及分光系统,避免了杂散光和光源不稳定的影响。联吡啶钌(Ru(bpy)32+)与CE-ECL联用技术是兼备高效电泳分离和灵敏电化学检测的一种极具应用潜力的新型分析技术。胺类化合物在联吡啶钌(Ru(bpy)32+)体系中具有良好的电化学发光效应。近年来,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被广泛应用于含氨基团物质和胺类药物的研究。
就现有技术而言,黄酮类化合物的分析检测通常是使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及液相质谱联用等技术,但这些方法普遍存在样品消耗量大的问题,无法对某些特殊珍贵的微量样品进行分析检测。而采用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技术对黄酮类化合物进行检测分析则具有检测限低、样品消耗少及分离效率高的技术优势。另外,黄酮类化合物普遍存在化学性质不稳定的特点,容易在样品分析或储藏过程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导致分析结果不准确,而将黄酮类化合物衍生为稳定的叔胺类化合物,能降低样品氧化造成的分析结果不准确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黄酮类化合物的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检测方法,具有检测限低、样品消耗少及分离效率高的优点。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黄酮类化合物的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检测方法,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理工大学,未经陕西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0311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