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火灾工况下排烟与通风空调管道共用井道实验平台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04631.9 | 申请日: | 2017-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1040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8 |
发明(设计)人: | 尹航;张洁玉;王屹韬;何学超;王炯 | 申请(专利权)人: | 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9B25/00 | 分类号: | G09B25/00 |
代理公司: | 成都众恒智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9 | 代理人: | 刘华平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火灾 工况 下排烟 通风 空调 管道 共用 井道 实验 平台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火灾工况下排烟与通风空调管道共用井道实验平台及方法,实验平台包括排烟口,起火室,火源,管道井,排烟管道,通风空调管道,第一防火封堵,第二防火封堵,PC机,数据线,数据采集器,第一采集仪器组,第二采集仪器组和第三采集仪器组;实验方法为:对各设备进行校正和性能调试并标定相应设备;设置火源并调节移动吊顶高度;开启送风风机、点燃火源、开启排烟风机和补风风机;PC机实时显示和存储所接收数据;木垛基本燃尽时灭火,通过观察门进行观察并记录。本发明实验平台及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尚无针对火灾工况下排烟管道与通风空调管道共用井道的可靠性进行研究的手段和方案等问题,填补了行业内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火灾工况下排烟与通风空调管道共用井道实验平台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剧,近些年新涌现的一些高层和超高层建筑中,因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及建筑空间的高效整合,排烟管道与通风空调管道被布置在了同一井道内;如此一旦发生火灾,火势和烟气经排烟管道传递给相邻通风空调管道并沿井道迅速蔓延至非着火区域的概率将大大提升,极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当前背景下,对发生火灾时排烟管道与通风空调管道共用井道的可靠性及相关安全强化技术措施进行研究和实验验证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设计一种专门用于火灾工况下排烟管道与通风空调管道共用井道可靠性研究的全尺寸实验平台及其实验方法成为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火灾工况下排烟与通风空调管道共用井道实验平台,解决了现有技术尚无针对火灾工况下排烟管道与通风空调管道共用井道的可靠性进行研究的平台和载体的问题。同时还提供火灾工况下排烟与通风空调管道共用井道实验平台的实验方法,运用该方法能够快速有效的在上述实验平台上进行火灾工况下排烟管道与通风空调管道共用井道的可靠性研究实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火灾工况下排烟与通风空调管道共用井道实验平台,包括上部设有排烟口的起火室,设于起火室内底部的火源,设于起火室一侧的井道,竖直并排设于井道内的排烟管道和通风空调管道,从下至上设于井道内的第一防火封堵和第二防火封堵,PC机,数据线,通过数据线与PC机连接的数据采集器,以及分别与数据采集器连接且均用于采集井道内部及排烟管道和通风空调管道内部温度和烟密度的第一采集仪器组、第二采集仪器组和第三采集仪器组;所述井道位于起火室设有排烟口的一侧,所述排烟管道底端通过进烟管与排烟口连通,所述排烟管道顶端连通有出烟管,所述通风空调管道顶端连通有出风管且底端连通有进风管,所述第一采集仪器组设于井道内且位于第一防火封堵下方,所述第二采集仪器组设于井道内且位于第一防火封堵和第二防火封堵之间,所述第三采集仪器组设于井道内且位于第二防火封堵上方。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于起火室上部且可相对于起火室上下自由移动的移动吊顶,所述移动吊顶可移动的最低位置位于排烟口上方。
进一步地,还包括与进风管连接的送风风机、与出烟管连接的排烟风机、以及补风风机,所述起火室下部设有与补风风机连接补风口。
进一步地,还包括与PC机信号连接的变频控制柜,所述变频控制柜分别与补风风机、送风风机和排烟风机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采集仪器组包括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九个采集仪器小组,所述九个采集仪器小组中有两个分别位于排烟管道内部和通风空调管道内部,有一个位于排烟管道和通风空调管道之间,其余六个均匀分布于排烟管道和通风空调管道两者的外周;所述第二采集仪器组和第三采集仪器组均包括与第一采集仪器组相同数量的采集仪器小组且分布方式也均与第一采集仪器组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每一个采集仪器小组均包括一个热电偶和一个烟密度测试仪。
进一步地,所述井道上设有观察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防火封堵和第二防火封堵之间的竖直距离为标准建筑层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未经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0463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