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层骨修复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05671.5 | 申请日: | 2017-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751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5 |
发明(设计)人: | 张立群;池骋;宫敏;石锐;麻文伯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化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L27/58 | 分类号: | A61L27/58;A61L27/56;A61L27/54;A61L27/18;A61L27/22;A61L27/20;D04H1/728;D01D5/00;D01F8/14;D01F8/02;D01F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03 | 代理人: | 刘萍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层 修复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双层骨修复膜材料,其特征是:以具有生物相容性的可降解脂肪族聚酯及天然可降解聚合物作为基体材料,具有多孔结构;材料中含有两层紧密结合的膜,并在内层膜中添加促成骨成分,外层膜添加抗菌药物,其中:
外层膜以可降解脂肪族聚酯及可降解天然高分子的混合物作为基体材料,其中可降解脂肪族聚酯与可降解天然高分子的质量比为10/90-50/50,抗菌药物质量与基体材料即可降解脂肪族聚酯和可降解天然高分子的总质量之比为1/100-30/100,内层膜以可降解脂肪族聚酯及可降解天然高分子的混合物作为基体材料,其中可降解脂肪族聚酯与可降解天然高分子的质量比为50/50-90/10,促成骨物质的质量与基体材料即可降解脂肪族聚酯和可降解天然高分子的总质量之比为1/100-40/100,含有多载药缓释系统骨修复材料的结构特征为具有多孔结构,平均搭桥孔径为2-6μ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骨修复膜材料,其特征在于,该材料由两层紧密结合的膜组成;内层膜贴近骨组织,添加有促成骨物质;外层膜贴近组织,含有抑菌药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骨修复膜材料,其特征在于,可降解合成高分子包括:聚乳酸、聚己内酯、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聚乳酸-己内酯共聚物、聚乳酸-羟基乙酸-己内酯共聚物其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可降解天然高分子材料包括:I型胶原、明胶、壳聚糖、淀粉、纤维素、弹性蛋白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骨修复膜材料,其特征在于,载入外层膜基体的药物A包含青霉素类、头孢霉素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大环内脂类、林可霉素、氟喹诺酮类、硝基咪唑类、多肽类及季铵盐类抗菌药;载入内层膜基体的促成骨物质B羟基磷灰石、氧化石墨烯、碳纳米管、磷酸三钙、淫羊藿苷;生物玻璃包括有45S5、磷灰石-硅灰石活性玻璃、可切削生物活性玻璃;生长因子包括骨形态发生蛋白BMP、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转化生长因子TGF-Β、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骨修复膜材料,其特征在于,通过调节膜材料双层膜结构的内外层基体材料组成来控制膜材料的降解速度;外层膜在抑制骨缺损发生后初期易出现的细菌性感染及炎症之后,降解完全;内层膜则将为骨修复全程提供促成骨物质,直至骨修复完成后再行完全降解。
6.制备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双层骨修复膜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有如下步骤:
(1)将可降解脂肪族聚酯溶于有机溶剂中,烘箱中静置0.5-1h,得到可降解脂肪族聚酯质量浓度为0.04-0.4g/mL的溶液A;
(2)向A溶液中加入可降解天然高分子,室温磁力搅拌6-12h,得到可降解脂肪族聚酯质量浓度为0.04-0.4g/mL的溶液B,溶液B中可降解脂肪族聚酯与可降解天然高分子的质量比为10/90-50/50;
(3)向溶液B中加入抗菌药物,室温磁力搅拌6-12h,得到可降解天然高分子浓度为0.04-0.4g/mL的溶液C,溶液C中抗菌药物与可降解脂肪族聚酯和可降解天然高分子总质量的比为1/100-30/100;
(4)将可降解脂肪族聚酯溶于有机溶剂中,烘箱中静置0.5-1h,得到可降解脂肪族聚酯质量浓度为0.04-0.4g/mL的溶液D;
(5)D溶液中加入可降解天然高分子,室温磁力搅拌6-12h,得到可降解脂肪族聚酯质量浓度为0.04-0.4g/mL的溶液E,溶液E中可降解脂肪族聚酯与可降解天然高分子的质量比为50/50-90/10;
(6)向溶液E中加入促成骨物质中的一种或多种,室温磁力搅拌6-12h,得到可降解天然高分子浓度为0.04-0.4g/mL的溶液F,溶液F中促成骨物质的总质量与可降解天然高分子的质量比为1/100-40/100;
(7)用溶液C进行静电纺丝,以不锈钢滚筒为接收装置,滚筒转动速率为100-600rpm,纺丝液流动速率为0.5-3mL/h,电压7-30kV,接收距离8-30cm,纺丝0.5-30h,得到厚度50-200μm的电纺丝纤维膜;
(8)用溶液F进行静电纺丝,以步骤(7)中带有纤维膜的以不锈钢滚筒为接收装置,滚筒转动速率为100-600rpm,纺丝液流动速率为0.5-3mL/h,电压7-30kV,接收距离8-30cm,纺丝0.5-30h,得到厚度250-500μm的静电纺丝纤维膜;
(9)静电纺丝结束后,将纺丝膜在通风橱中室温放置2-7天,包装消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化工大学,未经北京化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0567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