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旋铆机盘式自动上卸料及定位装置的操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06225.6 | 申请日: | 2017-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5411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2 |
发明(设计)人: | 马峻;孙建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亚思科精密数控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65/60 | 分类号: | B29C65/60;B29C65/78 |
代理公司: | 32200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惠忠<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铆机 出料输送带 进料输送带 出料工位 定位装置 进料工位 盘式 旋铆 定位盘 配合 步进电机 工件固定 工作效率 周向均布 自动上料 自动卸料 衔接 旋压头 抱臂 限位 靠山 维护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旋铆机盘式自动上卸料及定位装置的操作方法,旋铆机盘式自动上卸料及定位装置包括定位盘、进料输送带和出料输送带,定位盘的盘面上沿周向均布进料工位、旋铆工位和出料工位,旋铆工位对应旋铆机的旋压头的正下方,进料输送带与进料工位衔接,出料输送带与出料工位衔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步进电机控制,进料输送带与进料工位配合,可以完成自动上料,旋铆工位的抱臂与限位靠山配合可以将工件固定住,便于旋铆,旋铆完成后,出料工位与出料输送带相配合,可以完成自动卸料,大大提搞了旋铆的工作效率,而且结构简单,维护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铆机盘式自动上卸料及定位装置的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当需要将一个主体部件和封装部件组合在一起时,人们常常利用旋铆机将它们铆接在一起,例如,用于汽车上的橡胶支撑,其主体部件是个圆柱形的壳体,并在壳体外侧设有用于安装固定的凸缘,而封装部件则由一个圆柱体状的橡胶件以及圆盘形的封盖组成。为了增加旋铆机的功能,并提高其自动化程度和旋铆效率,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自动旋铆机。例如,一种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智能气动旋铆机”,申请公布日为2011年3月30日,申请公布号为CN101992254A,该旋铆机带有人机界面显示触摸屏,并利用PLC控制模块对多项工作参数进行控制。然而,目前旋铆的工序总体仍然采用人工流水方式,当需要旋铆封装上述橡胶支撑时,先由操作人员将橡胶件放入壳体内,然后将封盖放在壳体上,并用压力装置将封盖压入壳体内,再移动到旋铆工位用旋铆机将封盖铆接固定,最后移动到检测包装工位检测并包装。整个组装过程自动化程度低,人员需求及工序周转较多,不利于过程质量控制。同时,为了避免在旋铆机转动还没停止时操作员的误操作,一般采用增加双手同时按下按钮开关启动、等转动惯性停止后上料及取出等安全措施,从而在增加安全性的同时会进一步降低生产效率,增加生产成本。
目前有各种各样的用于自动组装零部件的自动化生产设备,例如,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自动组装机”,授权公告号CN100372085C,授权公告日2008年2月27日,其可用以结合一具有第一结合部的第一装置、以及一具有第二结合部的第二装置,包括一工作台供置放第一装置及支撑第二装置于该第一装置上方;一介质供应装置供应一介质至第一装置与第二装置的界面;一下压装置,推压第二装置至第一装置,以使第二装置的第二结合部对应结合于第一装置的第一结合部。另一种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一种自动组装设备”,申请公布号CN102161385A,申请公布日为2011年8月24日,其包括一工作台,工作台上设置有组装台、第一震动盘、第二震动盘、第一推压杆、第二推压杆以及夹持杆,所述组装台具有组装轴线,所述第一震动盘和第二震动盘分别设有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用于放置和输送第一零件和第二零件,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的出口端均位于组装轴线上,夹持杆位于组装台组装轴线的两侧用于夹持固定第一零件,第一推压杆和第二推压杆沿组装轴线相对设置用于将第一零件和第二零件沿所述组装轴线方向分别推压到组装台以完成组装。上述自动组装装置可将两个部件做简单的单工序结合,却并不适合对前述橡胶支撑一类构件进行的多工序的铆接组装。
当然,也有一些用于多工位、多工序组装的自动组装设备,但各工位之间通常是平面移动,因而其占用空间大,且用于部件平移的机构一般需采用机械手一类复杂的机构和装置,因此其制造与维护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旋铆机盘式自动上卸料及定位装置的操作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旋铆机盘式自动上卸料及定位装置的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亚思科精密数控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亚思科精密数控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0622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悬浮地板缓冲件自动安装设备
- 下一篇:镜腿加工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