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快速控管邮件包裹的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06301.3 | 申请日: | 2017-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650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6 |
发明(设计)人: | 詹砚杰;蔡孟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詹砚杰;蔡孟颖 |
主分类号: | G06K17/00 | 分类号: | G06K17/00;G06K19/077 |
代理公司: |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1234 | 代理人: | 宋义兴;张立晶 |
地址: | 中国台湾基隆***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扫瞄 分类包装袋 后台管理平台 无线传送 运送 控管 芯片 资料处理模块 成本支出 工作管理 国别代码 数据资料 相关信息 被测物 错误率 查验 传送 检测 | ||
一种可快速控管邮件包裹的系统及方法,主要是包含有扫瞄设备、芯片及后台管理平台模块所构成。其中该扫瞄设备内的资料处理模块所有数据资料,是可由后台管理平台模块输入、设定所需资料(如:密码、邮件包裹的国别代码)后,经由有线传送或无线传送的方式传入,当使用者针对少量邮件包裹分类包装袋只需要以扫瞄其上的芯片的方式或针对大批量邮件包裹分类包装袋以无线传送扫瞄的方式,即可立即快速获得被测物的所有相关信息,进而可立即地、快速地、准确地检测出所要运送的邮件包裹分类包装袋是否处于正确的运送站,有效降低运送的错误率以及增加工作管理效力,节省需大量人力查验的成本支出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可快速控管邮件包裹的系统及方法,尤指一种在邮件包裹被归类而包装成一整袋邮件包裹分类包装袋后,面对大批量邮件包裹分类包装袋时,可有效、确实地控管邮件包裹分类包装袋是否处于正确的分类运送站,而不用逐一检查确认,有效降人力、时间成本的支出,增加运送处理量,还可快速、准确管控邮件包裹的运送,实为一独特且具经济效益的发明。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按一般现有邮件包裹归类运送的方法,主要是将来自不同地区的邮件包裹1先经由人力分类或机器分类2,将该邮件包裹1分类,使其要运送于相同国家或地区的邮件包裹分类在一起,再将该分类在一起的邮件包裹,装入一个邮件包裹分类包装袋3内,此时再以一纸制条码带4利用细铁丝将该纸制条码带4绑于该邮件包裹分类包装袋3的袋口,使其封口起来,接着再将该分类好的邮件包裹分类包装袋3运送集中至储存转运站7,接着再由大量的人力分别利用该邮件包裹分类包装袋3的袋口上的纸制条码带4作人力扫瞄6的动作,以确认并再分类之,好把要运送至相同国家或相同地区的邮件包裹分类包装袋3分类归类好,并运送至最终的分类运送站7,最后再利用交通工具将该分类归类好的邮件包裹分类包装袋3,运送到目的地8。但是,如此的运送管理方式,不管是面对少量邮件包裹分类包装袋3或面对大批量的邮件包裹分类包装袋3时,仍有如下所述的缺点:
1.当分类好的邮件包裹分类包装袋需以纸制条码带及细铁丝才能封口和管控时,则需要大量的纸制条码带及细铁丝,更需要墨纸才能印出该条码,无形中增加成本的支出。
2.需以人力扫瞄的方式来作最后邮件包裹分类包装袋的分类和归类,增加人力的支出和时间成本的支出。
3.当遇到大批量的邮件包裹分类包装袋时,则会增加更多人力和时间成本才有可能在管控的时间内完成分类和归类,也会增加处理的时效性。
4.面对成堆大批量的邮件包裹分类包装袋时,无法有效、立即性地查验出错误的邮件包裹分类包装袋。
5.由于是人力扫瞄来检验和分类及归类,所以无法立即、快速地将资料提供给运送人员或管控人员。
有鉴于此,本案发明人遂依其多年从事相关领域的研发经验,针对前述的缺失进行深入探讨,并依前述需求积极寻求解决之道,历经长时间的努力研究与多次测试,终于完成本发明,是以解决现有的缺点并增进其所未有的进步性与实用性。
发明内容
由于现有邮件的分类和归类的方法在使用过程中仍存有上述的诸多缺点,遂本发明人针对于此,费尽心思并集多年从事此邮件包裹运送分类的经验而有本发明案的产生,是以解决现有的各项缺点并增进其所未有的进步性与实用性,然,就如何以本发明来解决习用困难点的技术手段如下:
1.如图2、图4所示,由于本发明是在邮件包裹1分类好后而要以邮件包裹分类包装袋3作为成捆包装时,是以一磁性的芯片扣固在邮件包裹分类包装袋3的封口处,而非以纸制条码带及细铁丝来封口,该芯片9是可重复扣接固定使用,可有效降低封口时的成本,且也较环保,不浪费纸张;且芯片9内的资料,则系由后台管理平台模块10传送记忆于芯片9内才供使用,所以储存在芯片9内的资料,非以列印方式呈现,更有效降低成本和环境的污染,进而可解决现有的缺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詹砚杰;蔡孟颖,未经詹砚杰;蔡孟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063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