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气味的医用PVC组合物及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206562.5 申请日: 2017-03-31
公开(公告)号: CN108659369B 公开(公告)日: 2021-04-13
发明(设计)人: 刘容德;王晶;张新华;李静;刘浩;张桦;桂俊杰;王晓敏;孙培培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08L27/06 分类号: C08L27/06;C08L83/04;C08K5/00;C08K5/12;C08K5/524;C08K5/103;C08K5/09;B29C48/92
代理公司: 淄博佳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3 代理人: 张雯
地址: 255400 山东省淄博***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气味 医用 pvc 组合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一种低气味的医用PVC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属于高分子材料的加工与应用领域。其特征在于,重量份组成为:聚氯乙烯树脂100份,加工改性剂0.1~0.5份,环保钙锌稳定剂3~9份,辅助稳定剂0.2~1份,环保增塑剂40~70份,润滑剂0.8~2份;所述的聚氯乙烯为平均聚合度1250~1350的乙烯法悬浮树脂。制备步骤为:将加工改性剂熔融分散在PVC树脂中,与其余物料加入到混合机中搅拌混合;将混配好的物料造粒,切粒、冷却即得。本发明采用的稳定剂、增塑剂、加工改性剂三者具有较好的协同作用,因而使得材料具有较好的协同稳定性。本发明所用材料易得,选择的生产工艺技术简单成熟,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技术领域

一种低气味的医用PVC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属于高分子材料的加工与应用领域。

背景技术

聚氯乙烯是目前国内产量最大、价格低廉的一种塑料材料,由于聚氯乙烯材料即可用于硬制品,加入增塑剂后亦可用于软质制品,其综合性能优良,因此在医用材料、食品包装材料等领域广泛应用。但聚氯乙烯在聚合过程中,由于引发剂、分散剂、终止剂等助剂及其相关溶剂的使用,使得聚氯乙烯树脂本身在一定温度下具有较大气味,虽然经过后续烘干气提工段,但主要是蒸发除去树脂中的水分,树脂中仍然或多或少的残存各种助剂溶剂以及挥发性较大的小分子物质,因而在树脂加工受热过程中这些残存助剂会完全挥发,造成物料有较大气味。聚氯乙烯树脂在60~80℃温度下放置半小时,就能挥发出具有较大气味的气体,如烯烃、烷烃、乙酸、2-乙基己醇等,尤其是2-乙基己醇具有较大刺激性气味,给制品和加工带来气味等不利影响。

解决聚氯乙烯配方中的气味问题的传统方法较多,如现有一种低气味高产出的医用PVC组合物和用途,该组合物通过添加成分为蓖麻油酸锌的气味吸收剂来达到除味的效果;有一种环保型低挥发气味PVC电缆料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采用无机硅酸盐类除味剂达到除味目的;也有一种低气味环保PVC粉末涂料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则是采用由聚乙烯蜡、NaY分子筛和4A分子筛按照质量百分比1~2%、24~25%、72~75%加热混合制成的分子筛达到除味目的;还有一种低气味聚氯乙烯人造革的配方和制造工艺,该方法选用85份偏苯三酸三辛酯作为增塑剂,采用8份分子筛作为除味剂。通过以上方法分析发现,消除PVC配方中的气味,常用方法是选用耐高温、低挥发、低气味型的增塑剂,或者采用添加型分子筛、除味剂、遮味剂等降低PVC中的刺激气味。试验证明聚氯乙烯制品的气味中,树脂本身受热产生的气味占了整个制品气味相当大的比例,除味剂只能起到遮掩气味的作用,而不能除去。而且PVC树脂由于是较细的粉末,因而在输送过程中容易产生静电,从而造成下料输送慢、产量低等问题。

在塑料材料评价中,选择高温环境下具有低挥发、低气味效果,对人体无伤害的材料各国都有明确的法规标准,如欧盟 REACH 环保法规,欧盟理事会 2007/47/EC 号指令,日本卫生 PVC 协会食品接触认可等,本发明参照了上海SGS认证机构对塑料材料气味检测方法:VS-01.00-T-14004-A1-2004,该方法规定的气味评级标准如下,样品在65℃下一定容器内密闭放置24小时嗅觉检测,不可察觉为1级;可察觉,但无干扰性气味为2级;明显察觉,但无干扰性气味为3级;有干扰性气味为4级;有强烈的干扰性气味为5级;有不可忍受气味为6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在加工过程中气味较低,生产的制品具有更低的气味的低气味的医用PVC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低气味的医用PVC组合物,其特征在于,重量份组成为:聚氯乙烯树脂100份,加工改性剂0.1~0.5份,环保钙锌稳定剂3~9份,辅助稳定剂0.2~1份,环保增塑剂40~70份,润滑剂0.8~2份;所述的聚氯乙烯为平均聚合度1250~1350的乙烯法悬浮树脂。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0656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