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扩展互作用速调管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07566.5 | 申请日: | 2017-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6851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4 |
发明(设计)人: | 李爽;王建国;王东阳;王光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核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J25/11 | 分类号: | H01J25/11;H01J9/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61211 | 代理人: | 汪海艳 |
地址: | 710024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扩展 作用 速调管 及其 制作方法 | ||
1.一种扩展互作用速调管,包括输入谐振腔(1)、输出谐振腔(3)与N个中间谐振腔(2),输入谐振腔(1)与输入波导(5)连通,输出谐振腔(3)与输出波导(6)连通,输入谐振腔(1)、输出谐振腔(3)与N个中间谐振腔(2)的中心处设置有互相连通的电子束通道(4),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中间谐振腔(2)的谐振间隙的周期长度不同或部分不同,所述N为大于1的正整数;所述N≥3,相邻两个中间谐振腔(2)的谐振间隙的周期长度不同,相间两个中间谐振腔(2)的谐振间隙的周期长度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扩展互作用速调管,其特征在于:与输入谐振腔(1)及输出谐振腔(3)相邻的中间谐振腔(2)的谐振间隙的周期长度大于其余中间谐振腔(2)的谐振间隙的周期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至2任一所述的一种扩展互作用速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谐振腔(1)、输出谐振腔(3)与N个中间谐振腔(2)的横截面均为面积相等的哑铃型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扩展互作用速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N等于3,中间谐振腔(2)从左至右依次包括中间谐振腔B(21)、中间谐振腔C(22)及中间谐振腔D(23),中间谐振腔C(22)的谐振间隙的周期长度确保中间谐振腔C(22)的谐振频率与该扩展互作用速调管工作的中心频率一致;中间谐振腔B(21)与中间谐振腔D(23)的谐振间隙的周期长度大于中间谐振腔C(22)的谐振间隙的周期长度,且中间谐振腔B(21)与中间谐振腔D(23)谐振频率小于等于该扩展互作用速调管工作带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扩展互作用速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谐振腔(1)的谐振间隙周期长度为0.2mm,其中真空部分的长度为0.1mm;所述中间谐振腔B(21)与中间谐振腔D(23)的谐振间隙周期长度均为0.21mm,其中真空部分的长度均为0.1mm;所述中间谐振腔C(22)的谐振间隙周期长度为0.2mm,其中真空部分的长度为0.1mm;所述输出谐振腔(3)的谐振间隙周期长度为0.2mm,其中真空部分的长度为0.1mm;输出谐振腔的谐振间隙为多个。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扩展互作用速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谐振腔的谐振间隙为4个,中间谐振腔B(21)、中间谐振腔C(22)及中间谐振腔D(23)的谐振间隙均为6个,输出谐振腔的谐振间隙为12个。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扩展互作用速调管,其特征在于:输入谐振腔(1)、中间谐振腔(2)及输出谐振腔(3)的谐振间隙的总高度均为1.5mm,重入部分(10)的高度均为0.6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扩展互作用速调管,其特征在于:输入谐振腔(1)、中间谐振腔(2)及输出谐振腔(3)的上部谐振腔的宽度为0.7mm,中间重入部分的谐振腔宽度为0.4mm;电子束通道直径为0.24mm;连接相邻两个谐振腔的漂移段长度为0.6mm。
9.一种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的一种扩展互作用速调管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扩展互作用速调管工作的谐振频率确定输入谐振腔(1)及输出谐振腔(3)的谐振间隙周期长度;
2)根据结构参数对谐振频率的影响特征,对各个中间腔(2)的周期长度进行优化选择,达到非均匀调谐的效果;
3)通过步骤1)与步骤2)得到的参数制作扩展互作用速调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核技术研究所,未经西北核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0756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