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线切换式计量撬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07599.X | 申请日: | 2017-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719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0 |
发明(设计)人: | 周人;付生辉;詹叶平;张士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科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F1/37 | 分类号: | G01F1/37;G01F1/50;G01F15/02;G01F15/18 |
代理公司: | 昆明合众智信知识产权事务所53113 | 代理人: | 钱磊 |
地址: | 20150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在线 切换 计量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流量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在线切换式计量撬。
背景技术
根据国家计量技术规范JJF1139-2005《计量器具检定周期确定原则和方法》,用于工业计量设备每年例行检定。常规所使用的方法是切断流量或停产,将流量计拆卸送至当地计量机构CNAS实验室进行检/校实验,检/校完毕后安装至管道。这期间所需要的时间一般不少于3天。因供需双方在停检时间上往往难以协调一致,停检将会造成一定范围内的经济损失。故此,这与国家计量技术规范规定的必需到期实行法制检定的要求形成矛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线切换式计量撬,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在线切换式计量撬,包括测量控制箱、第一测量支路、压力变送器、电动转向阀、平衡流量计和第二测量支路,所述测量控制箱设置在第一测量支路的侧面,所述压力变送器安装在第一测量支路的一端侧面,所述电动转向阀连接于第一测量支路上,且电动转向阀通过导线与测量控制箱电性连接,所述平衡流量计通过支管组件与第一测量支路固定连接,且平衡流量计通过导线与测量控制箱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测量支路的出口上连接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通过导线与测量控制箱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测量支路的一端与第一测量支路通过法兰盘连接在一起,且所述第二测量支路的另一端与放空球阀连通。
优选的,所述测量控制箱包括PLC控制系统和积算仪。
优选的,所述温度传感器为PT100温度传感器。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在线切换式计量撬,具有以下优点:
(1)采用双管路并联设计最佳的在线切换方案,计量撬预制好连接接口,整体供货,满足测量需求,使用方便;
(2)PLC控制系统和专用流量积算仪实现数据采集、流量计算、阀门控制和阀门状态采集;流量测量元件采用性能优异的A+K平衡流量计,在计量撬紧凑设计的前提下,保证每个管路的宽量程比高精度测量;
(3)配置双变送器,实现温压补偿、雷诺数补偿、气体膨胀系数补偿,保证现场切换准确度;
(4)电动/手动切换,计量撬根据工况实现正常运行;
(5)工厂内进行组装调试,减少泄漏点,坚固耐用,减少现场安装工作量;
(6)切换部分可随时拆卸换管道检校流量仪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侧视图。
图中:1测量控制箱、2第一测量支路、3压力变送器、4电动转向阀、5平衡流量计、6温度传感器、7第二测量支路、8放空球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如图1-2所示的一种在线切换式计量撬,包括测量控制箱1、第一测量支路2、压力变送器3、电动转向阀4、平衡流量计5和第二测量支路6,所述测量控制箱1包括PLC控制系统和积算仪,所述测量控制箱1设置在第一测量支路2的侧面,所述压力变送器3安装在第一测量支路2的一端侧面,所述电动转向阀4连接于第一测量支路2上,且电动转向阀4通过导线与测量控制箱1电性连接,所述平衡流量计5通过支管组件与第一测量支路2固定连接,且平衡流量计5通过导线与测量控制箱1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测量支路2的出口上连接有温度传感器6,温度传感器6为PT100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6通过导线与测量控制箱1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测量支路6的一端与第一测量支路2通过法兰盘连接在一起,且所述第二测量支路6的另一端与放空球阀8连通。
首先,本发明实现在不断流的前提下更换到期需检定的流量仪表;其次,因检定拆装流量计期间仍实时计量。本发明采用两条并联管路切换测量的原理,实现在线拆装。在线切换式计量撬适用于蒸汽、水、空气等介质,不适用有毒、易燃、粘稠介质;口径范围小于DN2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科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科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0759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