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ITO镀膜液的电化学制备方法、一种ITO导电玻璃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08139.9 | 申请日: | 2017-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1247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4 |
发明(设计)人: | 褚道葆;田瑞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25B3/12 | 分类号: | C25B3/12;C03C17/23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任晨晨 |
地址: | 241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ito 镀膜 电化学 制备 方法 导电 玻璃 及其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ITO镀膜液的电化学制备方法、一种ITO导电玻璃及其制备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ITO镀膜液的电化学制备方法,该方法直接使用纯金属锡和电能作为原材料,成本低,工艺简单,而且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产品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导电玻璃镀膜液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ITO镀膜液的电化学制备方法、一种ITO导电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TCO(Transparent conducting oxide)导电玻璃,主要包括ITO(氧化铟锡)、ITO(氟掺杂氧化锡)、AZO(铝掺杂氧化锌)等。其中ITO透明导电薄膜不仅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而且具有优良的可见光透明性,其对可见光的透过率高达95%以上,对紫外线的吸收率≥85%,对红外线的反射率≥70%,对微波的衰减率≥85%;同时ITO薄膜的加工性能极好,ITO膜层硬度高且耐磨耐蚀,因而ITO薄膜近年在薄膜晶体管(TFT)、平板液晶显示(LCD)、电色层窗口、光生伏打器件中的有源和无源组电色层窗口、以及红外辐射反射热镜薄膜等方面获得了广泛应用。
ITO薄膜的制备方法很多,目前应用最广的成熟工艺有磁控溅射法、激活反应蒸发法、化学气相沉积法以及溶胶凝胶(sol-gel)法等,其中磁控溅射法已成为工业制备ITO透明导电薄膜的最重要的生产工艺,但采用磁控溅射法因首先要制备出高纯纳米尺度的材料,然后需制得高密度的ITO靶材,最后利用专门的磁控溅射设备才能使得在基体材料上制得ITO薄膜,由于工艺过程复杂,工艺条件苛刻以及废靶率高等,所以成本较高,与其他方法相比,采用溶胶凝胶法制膜,具有成本低,设备简单,工艺可控,有利于大面积成膜等优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ITO镀膜液的电化学制备方法,利用电化学方法,直接使用纯金属锡、铟和电能作为原材料,成本低,工艺简单,而且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产品性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ITO导电玻璃及其制备方法,利用电化学方法制备的ITO镀膜液制备的导电玻璃成本低,性能优异。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ITO镀膜液的电化学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依次使用纯金属锡和纯金属铟作为阳极材料、有机导电盐的有机醇溶液为电解液,以惰性电极或不锈钢作阴极,在无隔膜电解槽中通电电解,得到锡铟醇盐溶液;
2)将去离子水加入步骤1)制备的锡、铟醇盐溶液中,调节凝胶pH至4-6,搅拌水解得到ITO镀膜液。
进一步的,步骤1)中所述电解电流为直流电,电流强度为0.2-8A/dm2;电解时间为6-16h。
步骤1)中所述有机醇为为无水乙醇、丙醇,异丙醇、丁醇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溶液。
步骤1)中所述的有机导电盐,其浓度为0.2-10%。
步骤1)中所述有机导电盐为四丁基溴化铵、四丁基氯化铵、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或苄基三甲基溴化铵。
步骤1)中所述惰性电极为铅电极、碳棒或铂电极。
步骤1)中所述通电电解时,体系温度为20-30℃。
步骤1)中得到的锡铟醇盐溶液中锡、铟的摩尔比为0.005-0.025:1。
步骤2)中加入去离子水后,锡铟醇盐溶液的浓度为0.1-0.8mol/L。
步骤2)中搅拌水解形成溶胶在20-60℃温度下进行。
步骤2)中搅拌水解时间6-24h。
步骤2)中调节pH所用的酸为甲酸、乙酸、盐酸或硝酸中的一种或几种。
一种ITO导电玻璃的制备方法,制备方法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师范大学,未经安徽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0813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包装机
- 下一篇:一种纸盒包装机的夹爪传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