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蓄热型空气源热泵直凝式地暖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08348.3 | 申请日: | 2017-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693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1 |
发明(设计)人: | 柯秀芳;蔡林;秦红;柯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D3/18 | 分类号: | F24D3/18;F24D19/10;F25B41/06 |
代理公司: | 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44329 | 代理人: | 杨晓松 |
地址: | 510062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蓄热 空气 源热泵直凝式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辐射采暖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蓄热型空气源热泵直凝式地暖系统。
背景技术
空气源热泵直凝式地板辐射采暖系统,它是以制冷剂为热媒,制冷剂直接在地暖盘管里冷凝放热,通过地暖盘管加热地板,地板作为散热面均匀向室内空间散热的采暖系统。但是常规空气源热泵直凝式地板辐射采暖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富余能量不能储存,能效低;除霜时,除霜效率低,破坏室内环境;过渡季节时系统不运行,使用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蓄热型空气源热泵直凝式地板辐射采暖系统。该系统能够将富余的能量储蓄起来,在需要时释放,依靠制冷剂在地暖盘管直接冷凝实现辐射供暖,提高系统能效比;同时储热的热量还可以提供生活热水。特别是在除霜时,系统能够利用蓄热除霜,提高除霜效率,避免因除霜而造成室内环境恶化。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现有空气源热泵直凝式地板辐射采暖系统能效比低、除霜频繁,除霜效率低的问题,使用季节范围短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蓄热循环和蓄热箱的空气源热泵直凝式地暖系统,包括压缩机,高压保护开关,四通阀,电磁阀,地暖盘管,干燥过滤器,电子膨胀阀,单向阀,储液器,蒸发器,双盘管蓄热水箱,气液分离器,高、低压保护开关。它的特征在于,压缩机排气口通过制冷剂管路依次与高压保护开关、四通阀相连,四通阀的一个出口经制冷剂管路分成两个首级支路,一个支路依次连接电磁阀和蓄热水箱的下部换热器,该换热器的进口位于蓄热水箱下部,出口位于蓄热水箱中部,下部换热器出口通过制冷剂管路连接到干燥过滤器,电子膨胀阀,再与储液器连接。另一个支路依次连接电磁阀和地暖盘管,地暖盘管出口依次连接干燥过滤器、电子膨胀阀,再经单向阀分成两个次级支路:一个支路依次连接电磁阀和蓄热水箱上部换热器,该换热器的进口位于蓄热水箱上部,出口位于蓄热水箱中部,换热器出口经制冷剂管路连接单向阀;另一支路与电磁阀连接后与来自下部换热器的首级支路管路汇合并连接储液器。储液器出口通过制冷剂管路依次与干燥过滤器、电子膨胀阀、蒸发器连接。蒸发器出口的制冷剂管路,与来自蓄热水箱上部换热器出口的制冷剂管路汇合后与四通阀连接,从四通阀另一出口经制冷剂管路连接气液分离器,并与低压保护开关连接,最后与压缩机的进气口连接。
具体的,所述蓄热水箱为内置双换热器,并带电辅助加热的蓄热水箱,换热器为盘管式或蛇管式换热器,蓄热介质是水。
具体的,所述蓄热水箱蓄热时管路与地暖盘管管路之间是互相并联,在各自管路上都设置有干燥过滤器和电子膨胀阀,储存的热量是由制冷剂携带至下部换热器通过与水进行热交换储存于蓄热水箱中。
具体的,所述蓄热水箱放热时管路与蒸发器管路之间互相并联,其作用相当于蒸发器,储存在蓄热水箱中的热量是通过上部下部换热器释放给制冷剂进入热力循环中。
具体的,该系统可以实现六种运行模式包括供热运行模式、蓄热运行模式、供热和蓄热循环并联运行模式、蓄热水箱单独作为蒸发器运行模式、高负荷情况下蓄热水箱联合蒸发器运行模式、除霜运行模式。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本发明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实现在供暖时将系统低负荷工况下的富余能量储蓄起来,转移到系统高负荷工况下使用,提高系统的能效比;减缓空气源热泵机组结霜速度,同时利用蓄热除霜可以提高除霜效率;在非采暖季可供生活热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原理图。
上述附图中的标号说明:
1.压缩机 2.高压保护开关 3.四通阀 4/9/14/17.电磁阀 5.地暖盘管 6/11/15.干燥过滤器 7/12/16.电子膨胀阀 8/19.单向阀 10.储液器 13.蒸发器 18.蓄热水箱 20.气液分离器 21.低压保护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0834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