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测锂离子电池材料电化学性能的仿真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08704.1 | 申请日: | 2017-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6671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1 |
发明(设计)人: | 汤依伟;吴理觉;梁伟华;张燕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佳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清远佳致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罗晓林 |
地址: | 51305***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测 锂离子电池 材料 电化学 性能 仿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测锂离子电池材料电化学性能的仿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特征参数的获取:步骤2、物理模型的建立;步骤3、数学模型的建立;步骤4、仿真计算,最终预测电池的充放电曲线、倍率充放电、内部锂离子浓度分布等性能。本发明的预测锂离子电池材料电化学性能的仿真方法具有测试周期短、准确性高和可靠性好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预测锂离子电池材料电化学性能的仿真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由于能量密度高、无记忆效应和自放电率低等优点,在便携式电子产品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成为车用动力电池的首选。随着电动汽车产业化的逐步深入,世界各国均加大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力度,如何提高和优化电池材料性能是学术界和产业界关注的热点。
掺杂、包覆、形貌尺寸调控等性能优化技术广泛用于锂离子电池材料的研究,一系列性能各异的锂离子电池正极、负极材料应运而生。目前评价电池材料电化学性能的方法主要是将材料做成电池器件,采用电化学方法进行测试和表征,存在以下制约:
如针对新型材料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和重现性不高。材料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很多新结构、新体系、新组分材料用于锂离子电池成为可能。然而,上述材料对器件的制备工艺和环境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运用传统器件制备工艺和制程控制在评价新型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时存在可靠性不好、重现性不高的问题。
如器件制备和测试周期长。锂离子电池的制备工艺复杂,包括“制浆-涂布-制片-装配-注液-化成”等步骤,其中还涉及多个干燥工序,整个器件制作周期需要十天以上;同时,器件测试也需要消耗大量时间成本,如倍率充放电、循环充放电等等。
如测试过程难以实时反映电池内部电极材料发生的变化。锂离子电池是一个封闭系统,在进行以结果为导向的充放电测试时,内部电极材料发生的微观变化难以得到实时的反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最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预测锂离子电池材料电化学性能的仿真方法,具有测试周期短、准确性高和可靠性好的特点。
本发明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测锂离子电池材料电化学性能的仿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特征参数的获取:通过测试,获取电极材料的形貌和粒度分布特征,得到材料的一次颗粒和二次颗粒形貌和尺寸信息;
步骤2、物理模型的建立:根据材料的一次颗粒和二次颗粒形貌和尺寸信息,分别建立正极和负极的物理模型;
步骤3、数学模型的建立:使用菲克扩散方程或抛物线方程描述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一次颗粒中的扩散行为;使用巴特勒-福尔默方程表示一次颗粒表面发生的电化学反应;电解液中载流子的扩散阻力用使用等效电阻表示;并在正极和负极颗粒上应用能量守恒和电荷守恒方程;
步骤4、仿真计算、根据步骤2中锂离子电池设计方案中各组分的性质,赋予步骤3数学模型中正极和负极相关热力学、动力学参数;并进行数值仿真计算,预测电池的充放电曲线、倍率充放电性能。
进一步地,步骤1所述的测试其测试方法包括SEM表面形貌和/或激光粒度分析。
进一步地,所述电极材料包括正极材料和/或负极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正极材料为镍钴锰三元材料、磷酸铁锂、钴酸锂、镍酸锂、锰酸锂和/或磷酸锰锂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进一步地,所述负极材料为人造石墨、天然石墨、中间相碳微球和/或钛酸锂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本发明预测锂离子电池材料电化学性能的仿真方法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佳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清远佳致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佳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清远佳致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0870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