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纳米Pd-ZnO1-x@PEG@DOX基因导入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09179.5 | 申请日: | 2017-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1707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发明(设计)人: | 王深明;林颖;张德元;周鸿雁;邵楠;叶润仪;张展强;史雅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主分类号: | C12N15/87 | 分类号: | C12N15/87;A61K48/00;A61P35/0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王雪镅 |
地址: | 51008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pd zno1 peg dox 基因 导入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基因导入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纳米Pd‑ZnO1‑x@PEG@DOX基因导入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一种纳米Pd‑ZnO1‑x@PEG@DOX基因导入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一,制备ZnO1‑x;步骤二,制备Pd‑ZnO1‑x;步骤三,制备Pd‑ZnO1‑x@PEG;步骤四,制备Pd‑ZnO1‑x@PEG@DOX,得到纳米Pd‑ZnO1‑x@PEG@DOX基因导入材料。该纳米基因导入材料为一种平均直径为200nm左右的纳米球形材料,用于转染时,具有转染效率高、细胞相容性好、细胞生存率高的优点;在人血管平滑肌细胞中,该基因导入材料的转染效率达到55%左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因导入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纳米Pd-ZnO1-x@PEG@DOX基因导入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基因图谱测定的完成,我们对人类疾病发病机制的认识在基因水平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目前研究表明,有许多疾病的发生及发展与基因密切相关。如果可以筛查出与疾病特异相关的基因片段或者基因突变,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在基因水平上进行特异治疗,如通过导入相关缺失基因或沉默基因,以增强相关缺失功能或者沉默致病基因,从而达到彻底治疗的目的。将目的基因安全有效地导入生物体内是目前此研究领域中的关键和难点。
基因导入系统或方法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病毒型基因导入系统,是以逆转录病毒、腺病毒、腺相关病毒为载体;第二类是非病毒型基因导入方法,如显微注射、基因枪、磷酸钙共沉淀、阳离子脂质体法、以及利用新兴的纳米基因导入材料进行基因转染。
病毒型基因导入系统或方法存在许多严重的不足,例如病毒转染时有可能激活原癌基因。因此,非病毒型基因导入方法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但是,上述所述的非病毒型基因导入方法均存在不足:显微注射一次只能处理一个细胞,其转染效率非常低;基因枪的穿透力十分有限;磷酸钙共沉淀法的转染效率受温度、浓度、操作环境等众多因素影响,转染结果很不稳定;阳离子脂质体法虽然表现出良好的转染效率,但是阳离子脂质体因毒性高,使得阳离子脂质体法的应用受到了限制;现有技术中的纳米基因导入材料存在生产成本高、制备用原料不易得、难以普及推广应用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纳米Pd-ZnO1-x@PEG@DOX基因导入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纳米Pd-ZnO1-x@PEG@DOX基因导入材料。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纳米Pd-ZnO1-x@PEG@DOX基因导入材料的应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之一,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纳米Pd-ZnO1-x@PEG@DOX基因导入材料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制备ZnO1-x:将氯化锌和氯化锡溶解在水中,然后加入锌粉和锡粉,搅拌均匀后,加入氯化铵和氢氧化钾,然后搅拌一定时间,得到混合物,接着将混合物转移至反应釜中,于一定温度下反应一定时间后,依次进行离心、洗涤和干燥,即制得ZnO1-x;
步骤二,制备Pd-ZnO1-x:将步骤一制得的ZnO1-x加入于水中,然后加入四氯钯酸钠,得到混合物,然后对所述混合物进行超声一定时间以使得四氯钯酸钠吸附于ZnO1-x的表面,然后将超声吸附后的混合物置于紫外光下照射一定时间以使得吸附于ZnO1-x表面的四氯钯酸钠还原为Pd原子,即制得Pd-ZnO1-x;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未经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0917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稻RAG2基因在提高水稻数量性状中的应用
- 下一篇:疾病标志物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