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连续式光催化剥色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09268.X | 申请日: | 2017-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8363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3 |
发明(设计)人: | 龙家杰;刘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D06B3/18 | 分类号: | D06B3/18;D06B15/00;D06B23/04;D06P5/02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李阳 |
地址: | 215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续 光催化 剥色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续式光催化剥色机,包括依次设置的平幅进布单元、浸轧单元、剥色反应单元、水洗单元、烘干单元以及平幅出布单元,所述浸轧单元中具有光催化剥色液,所述剥色反应单元为光催化剥色反应单元,该光催化剥色反应单元包括反应箱和内置于所述反应箱中的反应灯组件,所述反应箱设有进布口、出布口和位于两者之间的输布通道,所述反应灯组件照射所述输布通道使通过所述输布通道的浸渍有光催化剥色液的染色织物在反应灯的照射下反应剥色。本发明至少有以下优点:可实现单双面剥色、剥色效率高,水洗单元适应性强,集程度高、可实现连续剥色,生态环保。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印染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续式光催化剥色机。
背景技术
随着近年来印染加工技术及设备的不断改善和更新,印染加工产品的正品率不断在提高。然而实际生产中,由于人为操作失误或印染设备中途停车等原因,也会造成各种印染织物出现染色不均匀、颜色跳灯、色点、色斑、色差等印染疵病。目前当印染织物出现问题时,印染疵品一般采用将染浅色织物改为染深色,或者是将织物剥色后再复染。实际生产过程中,将织物剥色后复染是最常用的。
剥色是指在不影响织物二次使用的前提下,对在印染过程中出现疵病的织物利用物理和/或化学反应的方法,使织物上的染料解吸剥离或使其结构遭到破坏,从而实现织物的褪色或消色。在传统的化学剥色法中,按处理工艺流程及方式通常可分为浸渍法或浸轧法。浸渍法所使用的设备为染缸,其过程主要是将织物置于加有高浓度剥色液(如过氧化氢、次氯酸钠、保险粉、雕白粉等)的染缸内,经长时间剥色反应后,再将织物取出,用水充分洗涤后烘干。然而浸渍法由于需要长时间在染缸内浸渍高浓度的剥色液,虽然剥色效果好,但对织物的损伤却很严重。浸轧法所使用的主要设备有轧车等,其过程则是将织物通过多次浸轧高浓度的剥色液(如过氧化氢、次氯酸钠、保险粉、雕白粉等),然后在剥色反应单元中进行剥色反应,最后通过多次水洗后烘干。然而浸轧法虽然克服了浸渍法中因长时间浸渍对织物造成损伤的缺点,但也具有一些缺陷,如浸轧时间过短,织物上带液率有限,剥色效率低,效果不理想等。虽然有人提出可增加浸轧次数来加以改善,但仍然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同时,在上述两种传统的剥色方法中,由于受到染缸和轧车大小的影响,均不能实现织物的连续式剥色,只能是间断式剥色,并且这些传统的剥色工艺往往需采用大量的还原剂或氧化剂等化学品,且一般需要在高温和一定的酸碱条件下进行,以实现对纤维内相中染料的剥除。且其工艺流程长,耗用大量化学品,消耗水资源和能源,最后还需要排放大量污水,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对于织物剥色后水洗的过程是必要的环节,不同织物剥色后需要对应的水洗要求,同一种织物不同剥色程度也需要相应的水洗要求,目前的水洗单元并不能满足上述的水洗要求,适应能力差,成本高。因而,开发绿色、生态、高效的剥色方法及其灵活性强的装备系统,既能在短时间内实现对有色织物进行连续式剥色,使其剥色效果达到期望值,而同时又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已迫在眉睫。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续式光催化剥色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织物损伤大、工艺流程复杂、剥色时间长、间断式剥色、生态污染严重的问题。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续式光催化剥色机,包括依次设置的平幅进布单元、浸轧单元、剥色反应单元、水洗单元、烘干单元以及平幅出布单元,所述浸轧单元中具有光催化剥色液,所述剥色反应单元为光催化剥色反应单元,该光催化剥色反应单元包括反应箱和内置于所述反应箱中的反应灯组件,所述反应箱设有进布口、出布口和位于两者之间的输布通道,所述反应灯组件照射所述输布通道使通过所述输布通道的浸渍有光催化剥色液的染色织物在反应灯的照射下反应剥色。
进一步地,所述反应灯组件包括若干个沿着所述输布通道上下两侧对称设置且可单独控制的反应灯,所述反应灯沿所述输布通道均布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0926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油烟分离系统
- 下一篇:六氟磷酸锂制备过程中废气的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