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沥青路面冲击疲劳试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09786.1 | 申请日: | 2017-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699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1 |
发明(设计)人: | 张久鹏;朱存贞;胡壮;裴建中;石宁;辛寄语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4 | 分类号: | G01N3/34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710064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沥青路面 冲击 疲劳 试验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沥青路面检测设备领域,涉及一种疲劳试验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沥青路面冲击疲劳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沥青混凝土材料在其使用过程中除了承受常规的静荷载作用外,还可能承受冲击、爆炸等动荷载的作用。在道路方面,沥青混凝土材料除承受变化缓慢的准静态荷载外,由于路表的凹凸不平,车速的增大,时常还承受车辆行进过程中剧烈的冲击作用,随着作用次数的累积增加,路面很容易发生疲劳破坏。目前用于测试沥青混合料抗冲击性能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室内试验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液压加压法,冲击韧性、落锤法和分离式Hopkinson压杆技术等方法。用于沥青混合料疲劳试验的方法很多,归纳起来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实际路面在真实荷载作用下的疲劳破坏试验,以美国的AASHTO试验路为代表,这一类试验能够代表路面的实际受力状态,但试验成本巨大,很少采用;第二类是足尺路面结构在模拟汽车荷载作用下的疲劳试验,包括环道试验与加速加载设备,如澳大利亚的加速加载设备(ALF)、南非的重型车辆模拟车(HVS)等。这类试验投资也比较大、试验周期较长,这类加速加载试验往往强调众多因素中的几种因素,荷载路径不清楚,往往并不能反映路面的实际情况;第三类是试验室小型试件的疲劳研究,这类疲劳试验状态与路面实际状态具有很大差异,因此测试的准确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沥青路面冲击疲劳试验装置,该装置能够准确的完成沥青路面的冲击疲劳试验,并且,荷载路径明确,试验成本较低。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述的沥青路面冲击疲劳试验装置包括环境箱以及位于所述环境箱内的主体架、动力盒、导杆、压头、落锤及链条;
待测试件及主体架均固定于环境箱的底部,动力盒固定于环境箱的顶部,导杆固定于主体架上,且导杆沿竖直方向分布,待测试件位于导杆的正下方,压头位于落锤的正下方,压头位于待测试件上,落锤空套于导杆上,落锤通过链条与动力盒相连接,环境箱的外壁上设置有操作面板,其中,操作面板与动力盒相连接。
待测试件通过升降台固定于环境箱的底部,升降台的控制端与操作面板相连接。
升降台上设有底板,待测试件位于底板上。
底板上设置有固定夹,待测试件卡接于所述固定夹上。
所述主体架包括第一竖杆、第二竖杆及横梁,其中,第一竖杆及第二竖杆竖立固定于环境箱的底部,横梁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竖杆的上端及第二竖杆的上端相连接,导杆与横梁相连接。
还包括定位架,定位架位于横梁的下方,定位架的两端与第一竖杆的侧面及第二竖杆的侧面相连接,导杆与定位架的中部相连接。
落锤上设有卡口,链条与卡口相连接。
还包括试模及胶黏层,其中,试模为中空结构,待测试件位于试模内,胶黏层位于待测试件与试模之间。
待测试件为单层结构或多层结构。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沥青路面冲击疲劳试验装置在具体操作时,待测试件的测试过程中在环境箱中进行,通过环境箱使待测试件的测试更符合实际,同时导杆固定于主体架上,且导杆沿竖直方向分布,操作面板通过动力盒控制落锤掉落的次数及高度,使落锤沿导杆自由落下,并撞击压头,使压头撞击待测试件,实现沥青路面的冲击疲劳试验,其中,落锤掉落时,沿着导杆方向落下,荷载路径明确,试验成本低,并且可以根据需要调节试验环境及荷载的重量、高度及撞击次数,使试验更接近于实际,从而有效的提高试验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待测试件3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操作面板、2为升降台、3为待测试件、4为定位架、5为落锤、6为链条、7为导杆、8为动力盒、9为主体架、10为卡口、11为压头、12为环境箱、13为底板、14为固定夹、15为试模、16为胶黏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发明所述的沥青路面冲击疲劳试验装置包括环境箱12以及位于所述环境箱12内的主体架9、动力盒8、导杆7、压头11、落锤5及链条6;待测试件3及主体架9均固定于环境箱12的底部,动力盒8固定于环境箱12的顶部,导杆7固定于主体架9上,且导杆7沿竖直方向分布,待测试件3位于导杆7的正下方,压头11位于落锤5的正下方,压头11位于待测试件3上,落锤5空套于导杆7上,落锤5通过链条6与动力盒8相连接,环境箱12的外壁上设置有操作面板1,其中,操作面板1与动力盒8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未经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0978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