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牛蒡子苷元在制备治疗骨髓损伤药物中的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11087.0 | 申请日: | 2017-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532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6 |
发明(设计)人: | 张贵民;孙成宏;刘艳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鲁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1/365 | 分类号: | A61K31/365;A61P19/08;A61P19/00;A61P7/06;A61P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6005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牛蒡 子苷元 制备 治疗 骨髓 损伤 药物 中的 用途 | ||
本发明属于医药领域,涉及牛蒡子苷元的医药用途,具体涉及牛蒡子苷元在制备治疗脊髓损伤药物中的用途,通过对急性脊髓损伤和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的治疗可看出,牛蒡子苷元可明显改善脊髓损伤动物的运动行为,恢复动作电位并且可有效保护脊髓损伤造成的神经损伤。在脊髓损伤治疗方面疗效确切,具有极大的开发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领域,涉及牛蒡子苷元的一种医药用途,特别涉及牛蒡子苷元在制备治疗脊髓损伤药物中的用途。
背景技术
急性脊髓损伤(SCI)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损伤,除了造成死亡,损害通常也会造成伤者的运动功能损害甚至瘫痪、感觉功能损害以及神经痛。且大多发生在青年人,这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劳动力的丧失以及医疗费用的增加给社会也造成了极大负担。SCI的病理进程通常分为阶段: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原发性损伤是不可逆的。继发性损伤指机械损害引起一系列的有害的生化反应从初始位置扩散到邻近组织。通过抑制继发性损伤的进程能够阻止病情进一步的恶化以及促进功能恢复。目前SCI的治疗和功能恢复仍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Chronic compressive 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中老年的常见多发疾病之一,多可导致病人截瘫和四肢瘫,使患者丧失劳动和生活能力,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受损伤的脊髓神经细胞能否再生修复脊髓功能,以及SCI的恢复机理,一直是倍受世界关注的热点课题,也是国际脊髓信托基金会制定的SCI的研究方向。慢性SCI传统的治疗方法以手术解除压迫为主,虽能明显改善症状,但对于形成的继发损伤反应屹今尚无满意的疗效。祖国医学,尤其是针刺在SCI的治疗和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长期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针刺对改善脊髓损伤后导致的感觉、运动以及括约肌功能障碍及其它合并症,例如肌痉挛性疼痛、二便功能障碍和下肢瘫痪等都有毋庸置疑的疗效,是治疗SCI的重要手段。但是,关于针刺治疗脊髓损伤的机理的研究目前还处于萌芽阶段。针刺治疗慢性脊髓损伤减压还缺乏相应的实验依据。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脊髓损伤已成为国内外的研究新热点,丹参、川芎、红花、黄芪等中药及其提取物的应用研究极大地拓宽了SCI的治疗思路。牛蒡子是菊科两年生植物的干燥成熟果实,为我国传统中药,主要用于治疗风热感冒、麻疹、风疹、咽喉肿痛、痈肿疮毒等。牛蒡子苷元是从牛蒡子中提取的主要活性成分,为一种植物源性木脂素类化合物,比牛蒡苷具有更强的药物活性。研究表明其具有抗炎及免疫调节、抗病毒、抗肿瘤、神经保护等生物活性。但尚无将牛蒡子苷元用于脊髓损伤的报道。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SCI治疗的难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牛蒡子苷元的药物制剂,牛蒡子苷元可以制备成合适的药物制剂用于脊髓损伤的治疗,如牛蒡子苷元可以开发成口服制剂或注射制剂方便患者的使用,其中口服制剂包括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口服微乳等,所述的口服制剂的每一制剂单位中含有药物有效成分牛蒡子苷元的含量为0.01mg~200mg。所述的注射制剂包括注射液和注射微乳。当牛蒡子苷元制备成注射液时,药物可接受的载体可以为注射用水、氯化钠、柠檬酸钠、柠檬酸、甘油、乙醇、丙二醇、PEG-400中的一种或多种。上述所述牛蒡子苷元注射液还可以根据药物的性质加入适宜的附加剂,如渗透压调节剂、pH值调节剂、增溶剂、抗氧剂、抑菌剂、乳化剂、助悬剂等。上述牛蒡子苷元注射制剂中,每一制剂单位中含有药物有效成分牛蒡子苷元的含量为0.01mg~50mg。
本发明通过具体实施例证明了牛蒡子以上各制剂对脊髓损伤均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具体是通过以下实施例实现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鲁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鲁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1108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