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卫星的一体化构型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13135.X | 申请日: | 2017-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4375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9 |
发明(设计)人: | 杨宇晓;秦远田;康国华;陈卫东;廖文和;王彩云;苟永杰;康志宇;肖余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B29C64/386 | 分类号: | B29C64/386;G06F17/50;B33Y50/00;B29L31/30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贺翔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卫星 一体化 构型 设计 方法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卫星的一体化构型设计方法,涉及卫星设计领域,缓减隐身与其他分系统的平衡设计问题。本发明包括:接收设定信息,并根据设定信息,从构型库中读取初始构型,设定信息包括设定隐身方向和所设定的隐身方向上的最大RCS值;从所读取的初始构型中,选取在所设定的隐身方向上的RCS仿真值小于最大RCS值的构型;根据卫星的容积数据和收纳仓数据,修正所选取的构型,其中,修正后的构型满足容积数据对应的容积值,且满足收纳仓数据对应的收纳仓形状;根据修正后的构型,打印得到1:1比例的全尺寸实物模装,并将全尺寸实物模装输送至微波暗室,其中,微波暗室用于执行RCS试验程序。本发明适用于卫星隐身设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卫星设计领域,尤其涉及用于卫星的一体化构型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卫星的RCS(Radar Cross-Section,雷达散射截面积)主要与卫星的构型、表面材料的导电性和介质特性等因素有关。其中,构型因素在实际的隐身效果中的贡献率可达70%左右。
不同于大气层内航空器的隐身设计的方式,卫星的构型设计需要在保证卫星总体技术性能指标的前提下,将所有散射集中在少数几个低威胁度方向上。但是,现在各国的卫星构型设计流程,通常是首先围绕卫星主任务(如通信、遥感等)及相应的主载荷(天线、相机等)开展总体设计,在此基础上,继而对各个分系统提出设计要求。至于隐身设计,则是低于卫星总体设计的。
在实际操作中,不论是当前采用的设计工具,还是各类用于卫星设计的仿真程序,在重点考虑卫星主任务和主载荷的需求后,再对隐身分系统进行设计时,往往已经不具备实现最优隐身性能的条件。例如:为保证卫星平台的正常工作,还需要在星体外表面安装通信天线、发动机喷管和太阳能帆板等附属设备,这又进一步降低了卫星隐身性能。综上所述,目前不论是在方案设计上还是设计过程中,卫星的隐身性能与任务载荷、测控通信、姿态控制、能源、热控等系统的矛盾突出,难以实现卫星隐身与总体平台的综合优化设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卫星的一体化构型设计方法,缓减了隐身与其他分系统的平衡设计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接收设定信息,并根据所述设定信息,从构型库中读取初始构型,所述设定信息包括设定隐身方向和所设定的隐身方向上的最大RCS值;
从所读取的初始构型中,选取在所设定的隐身方向上的RCS仿真值小于最大RCS值的构型;
根据所述卫星的容积数据和收纳仓数据,修正所选取的构型,其中,修正后的构型满足所述容积数据对应的容积值,且满足所述收纳仓数据对应的收纳仓形状;
根据修正后的构型,打印得到1∶1比例的全尺寸实物模装,并将所述全尺寸实物模装输送至微波暗室,其中,微波暗室用于执行RCS试验程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卫星的一体化构型设计方法,在设计过程中,实现卫星隐身与总体平台的综合优化设计,设计过程中缓减了卫星的隐身性能与任务载荷、测控通信、姿态控制、能源、热控等系统的矛盾突出的问题。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将隐身设计与总体设计同步进行的方案,将卫星的隐身设计提高至与总体设计相同的技术层级,在设计开始即考虑卫星隐身与卫星平台的融合设计,从而缓减了隐身与其他分系统的平衡设计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三面仿生体构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1b、1c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三面仿生体构型在实际的3D设计程序界面中的效果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1313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同层连续纤维复合材料3D打印机喷头装置
- 下一篇:树脂成型品和焊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