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尾门内开保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13464.4 | 申请日: | 2017-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696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15 |
发明(设计)人: | 覃延益;亓欢宁;韩红周;张丙战;董宁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83/18 | 分类号: | E05B83/18;E05B77/00;E05B85/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8 | 代理人: | 孙伟 |
地址: | 545007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尾门内开 保险装置 | ||
本发明一种汽车尾门内开保险装置。装置包括尾门锁体组件、锁芯拉杆、外开拉杆,尾门锁体组件包括锁体、锁芯摆臂、外开摆臂,所述锁芯摆臂、外开摆臂分别下端与锁体连接,锁芯拉杆连接在锁芯摆臂上端,所述外开拉杆连接在外开摆臂上端,该装置还包括锁止拉杆、尾门内保险组件,尾门内保险组件与锁止拉杆连接,锁芯摆臂设有锁芯拉杆安装孔和锁止拉杆安装孔,锁芯拉杆连接锁芯拉杆安装孔,锁止拉杆连接锁止拉杆安装孔,锁芯拉杆安装孔、锁止拉杆安装孔、锁芯摆臂与锁体的连接处三者构成杠杆结构的三个位点,以锁芯摆臂与锁体的连接处为杠杆的支点,锁芯拉杆安装孔、锁止拉杆安装孔为杠杆的两个端点。本装置增加了整车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门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尾门内开保险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主流的汽车机械式尾门锁总成结构示意如图1,主要由尾门锁体组件1、锁芯拉杆2、外开拉杆3。该结构可实现的功能为:由锁芯拉杆2控制尾门锁体组件1的锁止,由外开拉杆3控制尾门锁体组件1的开启。
现有的机械式尾门锁总成在车门关闭后只能从车外,通过使用钥匙对锁芯进行操作,从而锁芯拉杆动作,完成尾门锁的锁止动作。
尾门与乘客舱联通,但是尾门关闭后,乘客从车内无法对尾门锁进行锁止动作,也无法进行解锁动作。尾门锁未能从车外完成闭锁动作时,车内无锁止装置,外侧门把手和其他外侧锁控制件的操作会将尾门开启,存在安全隐患;尾门锁从车外锁止后,车内无解锁装置,如发生意外,车内乘客无法在第一时间解开尾门锁保险,影响救援。
《GB 15086-2013 汽车门锁及车门保持件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出台后,新增了以下内容:
门锁的锁止装置的装备要求如下:
每个车门应至少装备一个锁止装置,当其锁止时应能防止外侧门把手和其他外侧锁开启控制件的操作,该锁止装置在车内应装有操作装置,该操作装置应能够实现锁止装置的锁止和解锁。
该法规已于2016年1月1日发布实施,现有的机械式尾门锁总成无法满足新法规的相关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尾门内开保险装置,旨在新增一种尾门内开装置,满足现行GB 15086-2013要求。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尾门内开保险装置,包括尾门锁体组件、锁芯拉杆、外开拉杆,所述尾门锁体组件包括锁体、锁芯摆臂、外开摆臂,所述锁芯摆臂、外开摆臂分别下端与锁体连接,所述锁芯拉杆连接在锁芯摆臂上端,所述外开拉杆连接在外开摆臂上端,该汽车尾门内开保险装置包括锁止拉杆、尾门内保险组件,所述尾门内保险组件与锁止拉杆连接,所述锁芯摆臂设有锁芯拉杆安装孔和锁止拉杆安装孔,所述锁芯拉杆连接锁芯拉杆安装孔,所述锁止拉杆连接锁止拉杆安装孔,所述锁芯拉杆安装孔、锁止拉杆安装孔、锁芯摆臂与锁体的连接处三者构成杠杆结构的三个位点,以锁芯摆臂与锁体的连接处为杠杆的支点,所述锁芯拉杆安装孔、锁止拉杆安装孔为杠杆的两个端点。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锁芯摆臂下端设有锁钩,所述锁体设有锁槽,尾门锁紧时所述锁钩连接在锁槽内。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锁芯摆臂包括锁芯拉杆转臂和设有锁止拉杆安装孔的锁止拉杆安装块,所述锁芯拉杆转臂底端与锁钩铰接,所述锁芯拉杆安装孔位于锁芯拉杆转臂顶端一侧,所述锁芯拉杆转臂顶端的另一侧设有锁止槽位,锁止拉杆安装块配合锁止槽位并与锁芯拉杆转臂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尾门内保险组件包括尾门内锁保险,所述尾门内锁保险包括可锁止的保险锁芯拨杆、保险锁壳,所述保险锁芯拨杆与保险锁壳铰接,所述保险锁芯拨杆设有锁止拉孔,所述锁止拉孔连接锁止拉杆。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保险锁壳设有钥匙孔位,所述钥匙孔位连通保险锁芯拨杆。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保险锁壳设有卡脚,所述保险锁壳通过卡脚卡扣连接在尾门内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1346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